卫道观修缮新工艺首次揭秘

姑苏晚报 20130617 A第04版

■邵群

本报记者 邵群

  核心提示 卫道观于去年8月开始动工修缮,至本月底,中路三进核心观体将全部完工,并具备交付文物部门验收的条件。目前,卫道观东、西两路文物保护紫线范围内的建筑,也正在按照原规制进行复建。城投方面最新透露,目前已与北京一家公司联合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卫道观的管理和运营。项目完工后,央视计划把卫道观作为经济论坛的举办点之一。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体验姑苏文化积淀,举办高层次论坛和进行人物访谈的场所。

  “寻访苏州古建筑修复师”栏目报道的横泾小木匠朱华明,想建一座古建博物馆,把自己收藏的数十座古建宝贝留在苏州(见本报6月3日A04)。昨天,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列入苏州首批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地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腹地的卫道观,核心观体本月底将完工,“自己是这个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这座建筑融元代、明代建筑风格于一体,本身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古建博物馆”!
  通过包裹进口碳纤维,对严重倾斜的墙体整体固化; 采用无色生漆,让木构件表面的纹理和补痕沧桑毕露; 屋角小井内装只转换器,把管线内流动的冷热水变成冷风、热风,确保冬暖夏凉,满足老宅的使用要求……卫道观项目所采用的一系列新工艺、新材料,在苏州的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历史上属于首次“尝鲜”,昨天记者走进这座小巷深处的老宅一探究竟———

  退堂墙的修缮最是件技术难活

  由平江路拐进一条叫卫道观前的窄弄,走不多远就到了卫道观的山门。卫道观始建于元初,整体坐北朝南,20世纪50年代初占地1950平方米,有殿宇54间,现存中路三进。朱华明告诉记者,卫道观第三进三清殿是全观的主殿,有10米多高,气势磅礴。“记得第一次走进大殿时,这里满目狼籍,唯一让人驻足的,是一面有壁画的退堂墙,这也是整个工程的最大难点”。
  经鉴定,三清殿壁画在苏州极为稀有,须原样补缺加以修缮保护。“而高大的退堂墙已出现严重倾斜,东西两侧连接屋顶四介梁的后步柱已被白蚁蛀空,必须换掉。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首先必须重新做屋顶支撑,榫卯连接不能有丝毫误差。”朱华明说,2根后步柱选用强度、韧性好,含水率符合要求的红花梨木,直径达34厘米、高达6.8米,耗资8万元。施工时采取局部落架的方式,墙体和木柱之间做了很好的连接。他说,“值得一提的是,墙的背、侧面均用进口碳纤维进行网格状包裹,整体进行固化,实现了对墙体的永久性加固保护。”
  三清殿现存的立柱中,有8根是花岗岩方形石柱,这在古建老宅里非常罕见,且柱础为青石,有两种样式,说明部分立柱是后来修复时更换的。朱华明告诉记者,“大殿两面山墙稍有倾斜,但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予以保留。“这是修缮中始终遵循的原则,我们今天看到的卫道观,和几百年前的没什么两样!”

  立柱上留沧桑矮柜里藏空调

  与雄伟、庄严的第三进主殿采用传统广漆做法不同,卫道观第一、二进油漆施工使用的是一种新的工艺。记者在现场看到,殿内立柱表面,木材的纹理、节疤、裂缝清晰可见。建设方城投资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华在现场告诉记者,“先对木构件进行精细打磨,然后上无色的生漆,中间不存在传统的‘批灰’工序,原汁原味保留原有木构件表面的沧桑痕迹。”
  指着一根修补痕迹较为明显的立柱,张志华说,只要不影响建筑物本身结构安全,原有木构件将一一保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用作厂房时,可能这根立柱一侧遭到破坏,但并不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施工人员挑选材质相同、纹理相近的小料进行了修补,不用一根铁钉、钢钉,用的全是竹钉”。
  第二进大殿东北角有一口长1.2米、宽1米的小浅井,城投方面派驻现场的项目经理季晓东向记者道破“天机”———井内将安装1只转换器,将地下管线里的冷水、热水,转换成冷风、热风,通过出风口送进大殿。他说,“出入口所在位置可以设计一只古色古香的矮柜,也可以设计一只精美的屋内摆件,不说明的话,人家肯定不知道里面藏着这个秘密!”
  季晓东说,与古建筑保护修缮一般使用分体式空调不同,卫道观非电空调项目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更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他介绍,这个项目既能减少对墙体的破坏,使之与古建老宅的历史风貌相协调,又满足低碳、环保的要求,能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这也是苏州古建老宅修缮保护的首次尝试。
  特别提醒>>>

  本次新闻行动寻访的“古建筑修复师”,是指苏州市区范围内,以姑苏传统营造技艺,从事古建筑修复行业的优秀能工巧匠,具体分为木工、瓦工、油漆工、石雕工、木雕工、假山工等。市民可以自荐参与,也可由所在单位或行业负责推荐,本报将专题报道部分古建修复师。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出“姑苏优秀古建筑修复师”,并举行颁奖典礼,颁发证书和奖金。
  即日起至8月底,有意者可将个人资料,包括从业经历和故事,代表作品介绍,以及本人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手机)等,通过邮寄、电子邮件两种方式进行参与—————
  1.邮寄地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苏州市小新桥巷7号耦园内)邮编:2150012.电子邮箱:gjlm2012@163.com 
  3.信封及邮件上请注明“寻访苏州古建筑修复师”字样,邮寄时间以当地邮戳为准,电邮时间以电子邮件收到时间为准。
  4.垂询热线:67552305(亚太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96466(姑苏晚报)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