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镇发现匈奴后裔群

杨子晚报 20060221 五卷081页

■钱宇忠、周晓青

斜塘,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的一个小镇。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小镇的最早居民,竟是300多年前从徐州迁来的北方匈奴民族的后裔,至今已传至第十三代,而且是与母亲一起归汉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深受汉武帝宠爱、后被封为(禾宅)侯的金日磾的后代!

         家谱佐证匈奴后裔身份 “斜塘的名字,从宋代开始算起,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斜塘镇地方志主编俞文浩介绍,它在金鸡湖东岸原来是一个小村,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生活着一个北方匈奴民族的后裔族群,他们都姓金。

    在俞文浩带领下,记者见到了金家的第10代孙——70岁的金家昆。金家昆家中珍藏着一本刻印于清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彭城家谱》。谱上记载,在明末清初时候,山东彭城(今徐州)“系出(禾宅)侯”的金盂昭公自鲁徙吴,“爰择郡东之斜塘镇而卜居焉,迄兹九传二百余载”。金家昆说,金氏家族在斜塘“半耕半读、为商为贾”,到乾隆嘉庆(公元1736—1820年)间,就已发展为金云樵、金襟江、金松坡等10门金姓大户,所以当时民间有“车坊一个镇,勿及斜塘一个金”之说。 

    过去,斜塘金姓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同样的《彭城家谱》,供奉在自家的家堂里。然而,历经时代变迁,这些家谱大多在动乱中流失,目前能找到的只有金家昆保存的这一本。这本家谱前后用两块木板夹着,中间的纸页已经泛黄。金家昆回忆,母亲在世时曾告诉他,家谱原来有两本,是家里最重要的东西,女孩子不能触摸,平时供奉起来,等到逢年过节才拿下来擦拭一回。“文革”时期遗失了一本,剩下的这本,后来就和旧书堆放在一起了。

    1920年,诗人柳亚子曾到斜塘,留下诗句“斜塘烟雨景如何,水阁芦帘对户居,已隔一条衣带水,不同调笑酒家胡。”据史考,唐代长安城里由游牧民族开的酒肆茶坊有“胡姬当炉”及“酒家胡”之说,而当时斜塘有家较雅的“玉壶春”茶酒馆,正是金氏后人所开。上岸.是茶馆,下岸“水阁”兼卖酒菜,“这说明当年柳亚子也考证过斜塘金姓为匈奴后裔,才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俞文浩推测说。

         重修家谱引出许多传说

    自从了解自己的家族是匈奴人的后裔,早已迁居苏州城区的金家昆萌生出把这本祖传家谱重新修订、延续下去的愿望。可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金家昆从自己的直系亲属开始,遍访斜塘镇上所有姓金的人家,挨家挨户询问其祖上的名字。慢慢地,一个个名字终于和家谱上的记载衔接上了,这让他十分高兴。2002年8月,一份《斜塘金氏家族三百多年聚族而居代图》制成,金家昆把它复印了20多份,分发给族人。

    金家昆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听到不少有关金姓的故事。据他的一位名叫金粹增的堂姑母说,斜塘“金”姓有“东金”、“西金”之分,相传“东金”是金家的嫡亲子孙,而“西金”则是金家佣人的后代。也有人说,斜塘金氏祖先是江宁府台,清初不愿为官,就迁居斜塘了。

    “金家迁居苏州斜塘镇后,很快发展为一门大户,”金家昆告诉记者,这批金姓后人在斜塘已传至第十三代、40多户,他们的住宅曾经有19座遍布古镇数百米的老街上,至今尚有两三处遗存。

         聚居风貌亟需保护

    2005年10月,这里开始拆迁,老房子一座座倒下,让金家昆感到忧心不已。近日,记者来到斜塘老街。走在残砖废瓦上,小镇当年的风貌依稀可见。敲开孤零零的一户人家大门,里面住的老伯正是金家昆的堂叔、今年已87岁的金增林。房子的格局十分破败,一共有六七进,直往里走到底,才是老伯和老伴的卧室。

    俞文浩介绍说,斜塘小镇原先只有一条街,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的金氏后裔居住在那里,他们的祖辈建造于清朝中后期的10多座老房子,动迁前有近万平方米自东至西均匀分布在整条老街上,大都为五六进、二三开间的大房子,而且都是独体或二三户联体。东西墙上原先都筑有护墙板,当地称“霍壁板”,这是为防盗贼挖掘墙壁而设的。

    听老辈人介绍,现在的斜塘镇以前称南斜塘,镇上大部分别姓居民,都是太平天国之后从北斜塘迁过来的。当年战乱,北斜塘镇大都被焚毁,相隔里许的南斜塘却安然无恙,由此猜测,斜塘金姓的上代人与太平天国可能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镇东尚有遗存的六开间大庄园,当年曾为太平军屯过兵,失守时,大庄园北面的一个园堂被烧掉,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斜塘老镇东有土地堂,西有紫柏庵,据说土地堂里四个菩萨身上挂有“金张马陆”4块身份腰牌,紫柏庵是金氏的家庵。斜塘金姓的上代人大都懂医并开设药店,经常用祖传的秘方及自制的刀伤药济世救人。也有传说斜塘的“金乾阳”是太平天国战乱时,施发防瘟疫的汤剂及伤药惠泽乡里而“发”家的,其他还有金正大布号,金永盛糟坊、致和堂药店、金德泰酒店、金晋泰南货、金正泰肉店等,这些斜塘金姓的老字号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才公私合营。

    斜塘小镇边上原有春秋古迹“鸭城”遗址,而遗迹附近的千年古坟“琼姬墩”据传是吴王夫差女儿的坟墓,也是江南地区少有的高坟。元末明初大诗人高启就写有“莫共西施地下游”等多首诗词,考证了有关她的美丽传说。此外,镇北的张吴王墓上建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小庙,旁边的法华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尚有部分建筑、古树,如今已荡然无存,镇东数百米之遥的尤侗故里尤家园村,已片瓦无存!

         相关链接

    金日磾(公元前134一前86年),字翁叔,原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攻克匈奴右地,金日磾兄弟与其母俱归汉,金日磾当时14岁,初任马监,深得汉武帝宠爱,赐姓金氏,后因其平叛有功封(禾宅)侯,其后裔定居长安。西汉末年,迭经战乱,金氏后裔开始向各地迁徙。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