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两证”署名下 那些“天书”是啥?

苏州日报 20120601 A第03版

■施晓平

苏报讯(记者 施晓平)苏报昨天报道的“师俭堂两证”消息,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读者王先生致电苏报,询问照片中“两证”署名下的那些“天书”到底是什么名堂?对此,记者联系了相关专业人士,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古人画的押,表示认可相关契约,也是契约生效的标志。
  昨天苏报在刊登《藏家发帖称藏有师俭堂“两证”》一文时,配发了一张契约照片。照片中,无论是订立契约者还是一连串中间人,署名下面基本都有“天书”一样的文字。乍一看,这些文字大多龙飞凤舞的,部分结构看起来像满文,部分看上去又像甲骨文、鸟书文;只有少数“忠”、“如意”之类的文字能辨认。
  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正望在仔细辨认契约照片后确认,这些契约是真的,契约上的“天书”当然也是真的。他说,这些“天书”其实是中国古代一种很有趣的文化现象,是相关人员画的押,就是在文书、字画、契约上署名或作私记,相当于今天的“签名”、“签字”。画押的书写直接表现出个人的习惯与创意,只有本人知道是根据什么而写,因此他人难以作伪。“那时候没有电脑排版,每份契约的脚本都是由同一个人书写的,包括订立契约者的名字、中间人的名字,都由这个人预先写好,然后由订立契约者、中间人画押”,张正望说,画押以后,这份契约就生效了。
  只是,这些“押”到底是什么字?张正望对此认为,找研究草书的人或许能弄清楚。为此,记者又联系了精于草书的市青年书协副主席、市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学雷硕士。王学雷看过后认为,这些字不是规范的草书,这是不规则的符号,因此大多没办法释读。
  值得一提的是,与师俭堂主人有关的两份同治四年的契约中,都出现了“宓子琴”和“沈雪村(邨)”的名字。这两人名字下面的“天书”,看起来形状差不多。王学雷因此估计,在一定时期内,这些押的形状应该是差不多的,这样写既不容易模仿,又便于别人确认。

  新闻链接

  签字画押的由来

  三国时已出现“押”,即在文书、字画、契约上署名或作私记。到宋代,人们在进呈公文或与人书牍时,文末多不署名,只写本人的字,称“押字”。
  签名或押字对目不识丁的人和嫌烦的人来说是个难题,于是人们便以画圆圈代之,这就是“画押”,或叫“画花押”。据说,画押的创始人是宋代的王安石。他署名的习惯是只写“石”字,而且写了一横一撇之后,还在撇中腰画一圆圈。他性急,画圈大多不圆,听到有人议论,说他写的其实是个“反”字后,他索性加意作圈,后人模仿他的笔法,不用横撇,这就是画押的由来。
  因难以模仿,画押用来身份验证。我国宋代开设签名馆,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到京城签名馆买签名,俗称买花押,然后闭门练习,练好后交到吏部备案换回官印。此后,无论此人到哪里做官,在其呈送给朝廷的文件上都要有自己的花押,以便比对验明正身。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