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墅文庙遗址今何在

苏州日报 20160415 B第02版

■陈铁

千年古镇浒墅关近来陆续在原浒墅关中心小学拆迁废墟中,出现一些清代时期的碎金砖、门墩和残碑,随着这些文物的出土,久已淡出老浒墅人视野的浒墅文庙一时成为谈资,其遗址今日何在?这一阵成为老浒墅人牵挂的话题。

  废墟上的金砖之谜

  废墟中的这些碎金砖,被挖掘出土时,虽部分金砖仍和水泥等建材牢固地黏附在一起,但有的边款十分清楚,有“乾隆叁拾柒年成造细料尺七金砖”“乾隆伍拾玖年成造细料贰尺贰寸金砖”“道光拾壹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见方金砖”等文字。
  历朝金砖均为“钦定”,必须有皇帝御旨方能烧造,能够使用金砖的场所主要为宫殿、庙坛和陵寝。在清朝,破损的金砖也要集中销毁,严禁流入民间。因此原浒墅关中心小学废墟之上何以会出现这些金砖一时成为一个谜。
  从《浒墅关镇》等文献记载和老浒墅人回忆,原浒墅关中心小学原址及其周边,有宋定城令赵用墓、浒墅义塾、浒墅文庙等古迹,不过据浒地文史爱好者分析,能够用上如此规格之高金砖的最有可能是浒墅文庙。在浒墅文献上记载,嘉庆二十年有一项比较大的工程对文庙进行大修及增设其他房屋设施。从发现的这些碎金砖来看,规格多、批量小,历经乾隆、嘉庆和道光三个皇帝,未见以后年代的金砖出现。但留有的文字和图案,一鳞半爪所呈现的地方风貌遗存痕迹,虽残亦珍。
  推测这些金砖的来历有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其一是来自于浒墅关关榷官署,因为其设置直接归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府管辖,有可能是历年积存的待运北京大内的金砖库存;其二是来自于浒墅关的旧时名胜古迹龙华寺以及文正书院所用,它们在清时均声名赫赫,虽位于浒墅大运河之东,但有可能浒墅文庙修缮时,被移用过来;其三是来自于浒墅文庙原有。
  据70岁以上的老浒关人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些“大砖”曾被垒进学校的围墙,他们中有热衷健身的,还曾经搬取一块一剖为二后,将中间“大砖”分别凿空,中间置放一竹竿,每日以举重方式锻炼身体。到八十年代初,浒墅关中心小学翻建新教室,这些“大砖”又被用作了地基建筑材料。

  精美的狮子门墩来自何方

  碎金砖出现的同时,也出土了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子门墩,更加引来老浒墅人的浓厚兴趣。
  这一对门墩石高80厘米、宽100厘米、厚20厘米,用金山石雕凿。金山石又称芝麻石、菜籽石,具有石材坚硬、耐侵蚀抗风化的特点。门墩石是置大门、门槛及安装门的建筑构件,多用石材制作。
  发现的这对狮子门墩上有石臼、凹槽。这对门墩作鼓式,阳刻三狮戏绣球。细观微处有三狮怒目相视,龇牙咧嘴,躯体肌肉紧张,形骸神肖,雄浑高蹈,刻画精细。其中狮子额头毛发向后披,刻工细腻;狮爪尖锐作踏按状,璎珞绸带流畅飘动作环状,动感十足,小狮作举目状,似心不在焉,神态逼真;绣球镌作一六瓣叶状纹球形。参照同时代石器及家具纹饰,年代在清晚期。因“狮”谐音“师”,古代官制有“太师、太傅、太保”,寓意官至极品,位列三公,为辅天子之官,此外又有辟邪吉祥、事事如意之意。
  门墩石作为古代建筑的构件,其实用功能虽已经消失殆尽,但古代能工巧匠细心雕刻的作品,留给后人的艺术之美是永恒的。另随同发现的这对狮子门墩外还有一元宝状旗杆石,考虑出土的地点同样位于原浒墅文庙学宫及城隍庙遗址,由此推测这对狮子石门墩当为官署或庙宇,不过具体究竟如何当然还有待专家考证。

  期待更多发现

  浒墅文庙是老一代浒墅人记忆深处抹之不去的“伤痛”。年逾七旬的老浒墅人许老先生回忆,幼时周边乡镇百姓多喜欢至“浒墅文庙”游玩,又称之为浒墅文庙学宫(东文庙西学宫),其体例相同于苏州文庙,大成殿、圣功坊、泮池、棂星门、崇圣祠、明善堂、方公祠、龙泉、泮泉、礼堂、宫墙、门楼、下马碑等建筑一应俱全。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浒墅文庙”前有两根立马柱和下马牌,依稀记得上有“文武百官至此下马”文字,凡有路人经过都必须下马下轿。在道光版的《浒墅关镇志》上,就附有详细具体方位的“浒墅学宫图”。
  民国十五年(1926)5月26日,李根源先生驾舟自枫桥自浒墅关,在他著有的《吴郡西山访古记》这样叙述:“从文昌阁入浒墅关镇赴小学校,访赵弥明用墓,并访旧学宫牌棂星门坊……”随后他详细地记录了在浒墅发现的“重修浒墅义学碑记”“磨字碑”等7块古碑,其中有一块为“浒墅重建庙学之记”。联想到新年伊始,原浒墅关中心小学拆迁废墟中已接连出现“浒墅镇宋文正公范先生书院记”和“宋定城令赵用墓”两块残碑,那么在这块宝地还会不会有更多让人惊喜的发现呢?而这正是浒墅人万众期待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