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率先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徐悲鸿赠予杨千里的《立马图》

姑苏晚报 20141024 A第06版

■李婷

 文物寻踪系列报道⑤
  姑苏晚报苏州市文物局联合主办
  首席记者 李婷
  在近年来屡掀波澜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等艺术大家的精彩作品一直是价格风向标,最为国人熟知的“徐悲鸿的马”,正是其中的一个热门题材。
  收藏有不少20世纪近现代画作的苏州文物商店,就有一张徐悲鸿赠予杨千里的《立马图》。该画长79厘米,宽39厘米,题款为“千里先生法家清正卅五年春日悲鸿写于磐溪”,钤印一枚:东海王孙,画芯外另有题签“悲鸿写马三十四年同客渝州至三十六年还居苏城付襄千里题记”,钤印一枚:杨千里。从所有的文字信息可知,1946年,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磐溪居住时,绘制了该张《立马图》赠予费孝通先生的舅舅杨天骥。1947年,杨天骥从重庆迁回苏州后,此画就来到了苏州。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界,像徐悲鸿这样在国画与油画两方面均取得较高造诣者,是不多见的。抱着“我学西画就是为了发展国画”此一理念的徐悲鸿对国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评论认为,他是第一个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技法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艺术家——以徐悲鸿的马画为例,从这类作品中既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造型和笔墨之美,又能观察到物象局部的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此幅《立马图》中,一匹背向而立的马略昂着头,竖着耳,目光所及之处,不知是丰美青葱的水草,还是硝烟已散的战场?拂过马首的微风把马鬃吹向一边,凝神远望的马儿若有所思地甩了一甩马尾……画家以简练、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马的形体,四肢的骨骼与肌肉也是一气呵成,浓墨与留白点出的马首、五官,模糊中形神俱足,两只运笔快速的马耳准确、灵动,这都是令观者百看不厌的精彩之处。硬笔焦墨扫出的马尾,则是画家的又一绝技,略昂的马首与下垂的马尾静动呼应,艺术的均衡之美在这一瞬间,事实上已成功地超越了客观真实。好一匹凝神静气、聪明伶俐的马儿!
  1946年1月,51岁的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生活终于步入正轨的艺术家再度迸发出创作热情。此张《立马图》上所写“春日”两字证实了这是艺术家新婚后不久的一张佳作。资料显示,从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徐悲鸿赠予亲密友人、书画同道的画作就以立马、双骏为多。获赠该画的杨千里系吴县人,生于1880年,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舅舅。杨千里家学渊源,精习书法,历任中国公学、复旦公学教员、教育部视学、监察院秘书、无锡、吴江等县县长。抗战时他辗转于香港、湘桂、重庆,以卖字和篆刻为生,结交了不少同道艺友,徐悲鸿的赠画应该就是两人“同客渝州”的友谊见证。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