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休重修寒山寺

姑苏晚报 20160603 B第15版

■诸家瑜

 李根源先生
  大 休 上 人(1870-1932),四川省仁寿县人,俗姓鄢,法号演章,自号醉禅、石道人、大木人,以号大休行世。能诗、善音乐(鼓琴、吹箫)、精擅书画印、“工制琴琢砚”。曾住持杭州云居圣水寺、杭州富阳天真山天中寺、杭州孤山照胆台、苏州寒山寺、苏州西山包山寺、苏州龙池庵。他是一位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传奇式高僧,是一位知识渊博、艺术精湛的学者型高僧,是一位德高望重且特立独行的“另类”高僧,是一位被历史长期封存而导致至今鲜为人知的高僧。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尊称其为“休公”、“休师”、“大休上人”。著述有《大休上人遗著》。

  移杖姑苏躲避喧闹

  清宣统元年(1909)初,出蜀巡游四方的大休上人卓锡武林(即杭州),是年季夏住持杭州云居圣水寺;民国四年(1915),隐居杭州富阳天真山天中寺;民国五年(1916)回到杭城,入主杭州孤山照胆台。
  民国七年(1918)1月,杭州开始大规模搞城市建设,孤山不得安宁,大休上人也得不到安宁了。为此,他决定暂时离开这座喧闹的城市,再度去游一遍五岳。自民国七年(1918)至十一年(1922)的4年间,他的足迹不仅留在了五岳,也留在了“长三角”地区……
  民国九年(1920),杭州环湖马路始建。他决意离开杭州,移杖到另一个人间天堂——苏州,去躲避喧嚣。
  民国十一年壬戌岁除(1923年2月15日)未至,年逾半百的大休上人告别了孤山照胆台,告别了山水幽胜的西子湖,告别了他曾经在此生活了10多年的第二故乡,毅然离开了喧闹的杭城。临行前,他写下一首题为《与周梦坡居士辞行》的七律诗:“五岳游来不复游,吴头越尾度春秋。禅心尽载诗中画,身世如同水上沤。生死了明无我碍,同亡何苦替人愁。饥餐渴饮功行满,修到无休大好休。”
  清宣统年间,大休上人经常往返于“吴头越尾”,或与周梦坡、庞莱臣、周冠九等结伴而行,或单身独往。他每次来苏,都住在城内公园路12号的龙池庵(又名龙池禅院、龙池寺)里。这次移杖姑苏,大休上人还是住进了龙池庵。不多久,他被诸山重举为寒山寺住持,接替近舟法师。

  诸山重举入主古寺

  寒山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宣统二年(1910)孟夏,江苏巡抚程德全再次整修,翌年夏全寺落成。程德全在诸山长老,尤其是好友周梦坡的力荐下,延聘时主杭州云居圣水寺的大休上人来寒山寺任住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寒山寺重修竣工没几个月,辛亥革命爆发了,大休上人遭遇“国变,复回云居,养晦山中”。
  大休上人再度出任寒山寺住持,乃是诸山长老们一致举荐的,那可是无法推辞的事。成命难违啊!鉴于此,他就“奉命”锡杖寒山寺了。诚然,住持寒山寺可不是一桩说说简单的事情。寒山寺历来戒律严格,大休上人自知难以胜任。他在写给挚友周梦坡的《衲承诸山重举寒山寺住持,赋此呈梦坡居士教正》一诗中,表露了其内心深处的那份担忧:
  “钟声吹到客中船,张继诗吟海外传(扶桑国人至寺求唐)。
  久閟寒岩天籁寂,重瞻初地法螺缘。缚茆莫测风颠汉,遁迹难寻石壁禅。在昔高僧宏戒律,惭无道力恐难肩(在昔诗僧曾于清初在寺住持,戒律精严)。”
  当年的寒山寺,寺门和围墙带有西式建筑的风格,配有铁栅门和铁栅护栏,寺门上嵌有程德全的手笔“妙利宗风”四个字。寺院内的殿阁大致有山门、御碑亭、二山门(即现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宁远堂、祖堂(即现罗汉堂)、客厅(即现钟房)、构堂(即现工艺品卖部)、方丈室等,整个建筑面积近千平米。寺后有桑园。大休上人来此之前,这里已经很难看出清末重建后的风貌,此时的寒山寺,因日久荒秽不治,香烟稀少,门庭冷落,收入无着,住僧星散,建筑物多有破损,岌岌可危,亟需尽快加以整修或重建。倘如任其下去,整个寺院就会像一个病入膏肓之人,无法救治。
  大休上人目睹这一切,暗暗下决心要修复寒山寺。
  大休上人是个守信用且富有责任心的人,是个脚踏实地且真正办实事的人,只要答允下来的事,他绝不敷衍或拖泥带水。“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他的处世为人。

  修复灵刹振兴佛法

  到了寒山寺之后,大休上人立马着手制订方案,实施寒山寺修复工程项目,且四处奔走积极筹款。他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艺术、人脉等资源,以鬻字卖画、操琴演奏等方式,募集到了不少资金。与此同时,他还将星散的僧人“请”回寺院,共襄盛举,共弘佛法。
  “大休上人在修建寒山寺哉!”消息传出,瞬时在江浙沪地区形成一股慈悲为怀的善举热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休上人的至交挚友、佛门弟子、艺术上的“铁杆粉丝”,还有江浙一带的诸多信徒香客……闻讯而来,慷慨解囊,送钱送物的源源不断,甚至于还有自发前来当义工的,寒山寺再次呈现出门庭若市的景象。
  修复和振兴寒山寺,可是件功德无量的善举。在相继爆发的“齐卢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及苏城白喉、霍乱大流行和严重秋螟虫灾等一系列恶劣境况下,大休上人不负众望,率领着全寺僧侣,在广大善人义士的鼎力相助下,坚定不移护寺弘法,不遗余力募款修葺,集中精力修复寺院,终成正果!在短短的3年任期内,寺貌焕然一新,颇具规模。但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大休上人以及他的同道们也遇到过一些说不出的烦恼事,则是不为人知罢了,但我们还是能从他的一首《五言》里窥知些许蛛丝马迹的:“幼年即好仙,年长专学佛。学到五十余,始觉人难做。”
  当年,由于大休上人没有将他和他的团队以及那些默默奉献慈善事业的善人义士为寒山寺所做的一切记下来,也没有为修复和振兴寒山寺之事树碑立传,因此我们至今都无法知晓他们的名和姓。
  大休上人在修复和振兴寒山寺的过程中,对所有的僧侣进行了严格考察,最终选定“接班人”。民国十五年(1926)春,他将寒山寺住持一职交由铁涛法师。退居二线的他,继续过着闲云野鹤生活,时而在寺内,时而在城里(住在龙池庵),时而飘然苏淞之间。其间,有苏州报恩寺下院无隐庵的主持闻达拜他为师,追随左右。
  民国十六年(1927)春末,此时包山禅寺适值无僧,金松岑推荐高僧大休上人,由李根源出面到寒山寺,邀请大休上人入太湖住持包山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大休上人当即一口应允。他之所以会如此爽快答应下来,是年夏秋之际,大休上人“悄然无声”离开寒山寺入住包山寺。

  康李诗文弥补史缺

  有关大休上人住持寒山寺,以及他为寒山寺的复兴所作出的贡献,在之后重修的《寒山寺志》里是没有记载的。正因为如此,最终导致后人(包括寺院僧人)错以为“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历经军阀混战,哀鸿遍野。寒山寺亦处危境,香烟稀少,门庭冷落,收入无着,住僧星散”(《寒山寺志》编写组《寒山寺志(重修本)》,第1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004年秋,寒山寺在组织整理典籍时,发现了一幅深锁藏经楼里的康有为墨宝。消息公布于众后,人们方始知晓当年大休上人曾主寒山寺以及他的功劳。
  康有为(1858-1927),民国六年(1917),他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居上海,经常来往于沪杭,由此得识时为杭州照胆台住持的大休上人。后来,康有为得夏超支持,获西湖丁家山一地,以4万余银元营造别墅“康庄”,与大休上人成了“邻居”。在大休上人未移杖姑苏之前,他曾携友于民国九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1920年4月13日)游苏州寒山寺,留下一首诗,原件现存。嗣后,大休上人移锡寒山寺,康有为闻之,于民国十四年(1925)农历三月来苏造访。此时的大休上人正带领着众僧侣募修藏经楼。康有为踏进寒山寺,见此情景感慨万千,欣然题诗一首:
  “曾踏天台入化城,寒山频到听钟声。
  大休又饶丰干舌,更建经楼续国清。"
  落款是:“大休开士及主寒山寺,修募建藏经楼以扬法化,天游化人康有为。”此后,这幅墨宝一直深锁藏经楼历数十年之久,故而鲜为人知。
  另外,在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里,也有对大休上人入主寒山寺后旧貌变新颜的记述,虽片言只语,但足以补史。
  李根源(1879-1965)是国民党元老,民国十二年(1923)10月份退隐吴中,寓居苏州葑门曲石精庐,由此得识大休上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他尊称大休为“休公”、“休师”、“大休上人”,而大休却自谦道:“是自大名大之大也,抑无休可休之休乎。”之后,李根源经常去寒山寺,大休上人也常留宿在李根源的“曲石精庐”。俩人频频交往,相互唱和,谈古说今,名虽各姓,情同手足,后人赞之“酷似寒山、拾得”。
  民国十五年农历三月十九日(1926年4月30日),李根源“入寒山寺,再访黄孝子墓”,之后在写入《吴郡西山访古记》卷二时说到寒山寺当时的盛况:
  “寒山寺余至不一至,游人如织,勿庸纪述。寺中存石可纪者有七:一唐寅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残石,二文徵明书张继诗残石,三姚希孟题、章美书‘寒拾遗踪’横额,四钱谦益等书《争寺产碑》,五梁同书书《阴骘文》残石,六罗聘画《寒山拾得象》,七郑文焯画《寒山子象》,余如俞樾、陈夔龙、邹福保、陶浚宣、陆钟琦、程德全诸刻,亦足录也。叶先生鞠裳文章风节至可钦挹壬子十二月,余自滇来,海上固始秦幼衡先生树声招燕,与先生同席,幸接光仪。有宣统三年所题联曰:‘木屐桦冠,世外寒岩,颂古相传如雪窦;钟声塔影,山塘精舍,到今依旧属云阳。’典雅可诵,字亦秀劲有力,采之以资吾记。”
  李根源对寒山寺十分了解,他在《吴郡西山访古记》里用了一个“勿庸纪述”的词汇,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大休上人主持时寒山寺复兴、游人如织的盛况。同时,又详述了当年寒山寺存有如此之多的石刻。据《苏州市志》第三册第五十二卷“宗教”记载,至民国二十年(1931),寒山寺还“有屋40间”。文字虽少,但却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大休上人在主持寒山寺时的功绩。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