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工程为保护原生态文化“立规矩”

姑苏晚报 20120516 A第02版

■晓笋、端吉

本报记者 晓笋 端吉 通讯员 桃萱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综合整治保护利用是一项集文化效益、民生效应、社会效果于一体的重点工程。从桃花坞项目启动以来,桃花坞工程建设指挥部从规划阶段就引入保护理念,在文物的规划保护和修复中,既要防止破坏性建设,也要避免建设性破坏,为此专门建立了一整套整治“规矩”,来规范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保护利用工程的整治行为,更好保护桃花坞地区的原生态文化。

  归类建档:

  “蒙尘珍珠”妥善保护
  位于阊门西街戈家弄30号的老宅已经有百余年历史,随着桃花坞工程的推进,原来住在这里的居民已经搬离老宅,宅子被临时用作桃花坞工程四标段的办公室。这座建筑保存较好的老宅很快引起了指挥部的重视:尽管老宅外墙已经尽显斑驳,但院内门楼的砖雕、落地花窗等依然保存得比较完好。记者注意到,门楼上有一块青石板刻着“源远流长”四个大字,从落款时间看为光绪年间所立。虽然这一民居并没有被相关部门列入保护名单,但也是见证历史的珍贵遗产,称得上都是见证桃花坞的“蒙尘珍珠”,为此,指挥部决定将这座老宅保留下来,永远留在桃花坞,将桃花坞风韵延续下去。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老宅子有可能被移建,这样一来,原来建筑中的一砖一木都会是珍贵的建筑材料,必须得到妥善保管,为此桃花坞拆迁指挥部不但对现场工作人员提出了24小时不间断巡查的要求,还派出了安全小组开展系列安全生产大检查。
  事实上,在桃花坞工程涉迁区域内不少老宅建筑考究,它们虽未被列入控保建筑名单,但也是见证历史的珍贵遗产,并且称得上一身是宝。随着工程的推进,老宅将被修缮或被移建,但这些精美的、历史悠久的建筑构件还会被留在桃花坞,将桃花坞风韵延续下去。
  片区内各类文化遗存共432处,针对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价值评估,以保护桃花坞片区历史风貌与空间格局为原则,按保护、保留、整治三大类进行整治保护。一是原状保护历史建筑:对片区内各级文保单位、控保建筑及部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建筑实施原地保护,维修方案需要先报文物部门审批;二是保留或移建有一定价值的传统建筑或民国建筑。根据规划要求及具体工程方案保留建筑整体风貌,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的结构、高度、体量、色彩;三是综合整治后期新建建筑或违章搭建建筑。对于一些价值较低,风貌较差的后期新建建筑或违章搭建,原则上考虑逐步拆除,在进行街巷及河道肌理研究后,进行规划整治。

  细节为重:

  古井名木也重点保护
  2011年夏天的一个早上,西街社区副主任朱苏成刚一上班就连续接到街道几个居民投诉,说是西街曹沧洲故居后门的那口古井圈不见了。为此,社区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桃花坞工程拆迁指挥部,得到的答复是,古井圈是被指挥部指派工作人员取下保管了,以防在现阶段拆房工作进行时有所损伤或流失。指挥部负责人并请社区负责人转告这些热心居民:感谢老居民对古井的关注,我们将尽力看管保护,在工程结束后,这些古井圈将尽量回归原位,继续在桃花坞一展风采。
  除了古井栏圈外,那些曾经垫在老宅柱子底下的石鼓礅、老房子上的旧砖瓦等构件,也被一一收集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桃花坞地区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珍珠般散落着星罗棋布的古井、古桥梁和古驳岸等遗迹遗构,这些古城符号与那些名人、园林等一起延续着千年桃花坞别样风情。桃花坞工程建设指挥部未雨绸缪,专门派出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对古井的具体方位、门牌号码、启用年代等一一进行编目,并记录在案。结果发现,这一地区光古井就有141口,堪称古城区古井最密集的地区。同样,工程指挥部还对桃花坞地区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一区域挂牌的古树名木达49棵,这些历经百年风霜的古树名木也和古井一样,被登记在案并受到重点保护。一些有一定年头但还没能挂上古树名木资格牌的名贵树木,也享受到了同等待遇。
  阊门西街有个大院里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是居住在这里的张姓人家在六十多年前种下的,老张一家对这棵树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当拆迁工作开始后,工作组工作人员来到张家,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拆迁了,我家的银杏树怎么办?”当指挥部工作人员明确地告诉他们,生长了这么久的银杏树在桃花坞工程改造后肯定会保留下来时,户主一家都笑了。很快,他们就在拆迁办现场办理了签约手续。

  规划先行:

  “不落架”的方式复原了真正的唐寅祠
  唐寅祠,位于廖家巷前新街10号,是有关唐寅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较大,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唐寅祠建筑布局为单路三进,建筑面积87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及后期改建搭建,建筑环境和内部空间均已改变,出现了木构件倾斜、构件缺失腐烂等现象。动迁之初,部分归苏州版画院使用,大部分沦为居民住宅。经调查,作为曾经的唐寅祠组成部分的新光里等居住着31户居民,电线横拉,居住环境恶劣。桃花坞工程启动区正式启动后,去年11月底全面完成唐寅祠居民动迁,2011年12月10日由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正式进驻现场开始施工。
  记者了解到,这次对唐寅祠三进建筑的修复,采用的是不落架维修的方式,即指凡是可以利用的老构件,都继续保留,只有实在已腐烂、损毁的构件,才予以替换。第一进是门厅,破损比较严重,第二进大厅,因保存相对完好,故只需要进行房屋翻新及防水处理,第三进楼厅多数大木构架保留完好,破损的墙体、大木构架已经被拆除。在施工中,虫蛀、腐蚀严重的柱、梁、枋等部分大木构架被拆卸下来后运回工厂,根据木构件的原尺寸、原形式重新制作,安装到建筑上去,以达到保护性修缮的目的。
  像唐寅祠得到的这样的保护,其实早在规划阶段就已开始。据悉,工程负责方先后委托具有一级规划、一级文物保护工程设计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总规)和《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唐寅故居文化区修建性详规》、《泰伯庙阊门西街文化区修建性详规》 等一系列专项规划。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