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字号和一群医生的故事

姑苏晚报 20120320 A第12版

■李婷

 撰稿:首席记者 李婷

  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雷允上诵芬堂药铺,是驰名中外的国药老店,雷允上的独门名药九芝图牌“六神 丸”也是驰名中外的国药瑰宝。在诞生了“吴门医派”的苏州,名医、名药和老字号药店是一项泽被后世的丰厚馈赠。

  雷允上和六神丸

  雷允上诵芬堂药铺,原址在苏州阊门内天库前周王庙弄口。创办人雷大升(1696-1779),字允上,号南出,苏州人。早年曾两次进京赴考不就,于是弃儒从医。“诵芬堂”设立后,他将“雷允上”医牌悬于铺面,设诊所于堂内,集医、药于一处。雷允上不仅医术高明,还亲司炉台,炼合丹丸。他所炼合的丸、散、膏、丹用材地道考究,大都是由麝香、珍珠、西黄、犀角、伽楠香、羚羊角,猴枣、马宝、狗宝等名贵药材组成,因此药效奇特,灵验如神,颇受时人赞赏。他还留下了《金匮辨证经病方论》、《要症论略》、《丹丸方论》 等医书。
  雷允上去世后,店由其子雷秋涛接管。清嘉庆八年(1803),雷秋涛立遗嘱将祖业传诸子,由礼、耕、绮、蕉四房共同经营。
  清咸丰十年(1800),太平军进攻苏州。因雷允上药店在老阊门附近,是兵家必争之地,雷氏族人将店内贵重细料药材等物分发各房,分头离苏,先后至沪避难。后为度生计,又苦于无资开店,只得设药摊,以卖药为生。之后,他们得到了平源记、童清记两家资助(平、童两股东后于光绪二十七年退股),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凑钱在上海法租界兴圣街京江弄旁(现上海人民路永胜街)开设药铺,后称“申号雷允上药店”。
  1860年———1864年之间,苏州城遭受二次战火,位于苏州天库前的雷允上药店被战火焚烧殆尽。1864年雷氏族人复回故里,暂设肆于阊门内都亭桥。同治六年(1867)正月,移设中市穿珠巷东,门面朝南。后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光绪三年(1877)先后两次在阊门内天库前原址重建房屋,为雷允上药店的货栈和制药工场。自此以后,雷允上药店由一家变为苏、申两家。苏州雷允上药店为老店,上海雷允上药店为分店,苏、申两店货物往来以立账结算。
  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雷允上药店业务蒸蒸日上,营业额与日俱增。每年夏季来临,生意特别好。出售各种药达15个门类300余种。其中主要产品九芝图牌六神丸最著名。六神丸为黑色微丸,状如芥子,以牛黄、麝香、蟾酥等名贵细料药材,悉遵诵芬堂祖传成法修合而成。具有镇痛、消炎、解毒等功能,主治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痈疡疗疮、无名肿毒等症,剂量小,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等优点,深受医家和病者的欢迎。清同治年间全部由苏州一处生产,归苏、申两地销售,年产量为二千料(合30粒瓶装计141.4万瓶)。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由苏、申两处自产自销。1921年六神丸制法改革成功后,一度曾改为申地一处生产供应,苏、申两地销售。六神丸行销全国,得到国内客户一致好评,并早在1860年就开始少量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得海外侨胞和外国人士的赞誉。
  在这些已经整理、记录的雷允上发展简史中,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比如六神丸配方的来源与出处之谜。
  有资料记载,六神丸是光绪年间的雷氏后人雷滋蕃从搜集到的诸多验方中研究出了原始处方。这些小如芥子的黑色微型药丸需要用手捻制。雷滋蕃在通和坊家中和家人、聘请的制药技师一起制合后运往上海,在他个人开设的雷桐君堂药铺中销售,并定名为“雷滋蕃牌六神丸”。
  还有一种说法是,雷氏族人避居上海期间,于同治二年(1863)在上海开设“申号雷允上药店”,主持店务者为雷纯一(即雷滋蕃之父)。可是不久“申号”也毁于战乱,雷氏境况艰难,就在上海老北门摆草药摊度日。此时有昆山一顾姓老者常至摊上聊天,告以兵灾之后必有大疫,愿将家藏“六神丸”秘方赠雷纯一,如能配制发售,必获大益。雷得此秘方,苦无资本,即向亲友筹借,并蒙一位平姓苏州人投资,还有一族人以三麻袋痧药瓶相助,始得制成六神丸。
  但是,不论来源如何,雷氏一族对六神丸配方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
  雷纯一就总结制订了一套管理店务的规章制度和六神丸秘方管理办法,相约秘方“传子不传女”,雷允上的经理必先由长房长孙递充,但必须在同业他店学徒满师深谙业务者才具备资格。否则,将在其他各房中依次递选。
  2008年,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叶天士到曹沧洲
  吴门名医世代相传

  世人评价吴门医派,会说吴门名医多,这正是吴医可凭地域特色与成就,在中医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原因;吴门世医也多,悬壶济世的技艺非常依赖口传心授的传承,因此,以家族形式传承技艺也是在那个时代能确保技艺完整的唯一途径;吴门儒医多,苏州人好读诗书,以盛产状元为荣,郎中先生是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由治学转而医术,是非常便利的;吴门御医多,医术精而声名盛,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病,帝王将相也难逃病痛,从为唐玄宗征召入宫的周广到为光绪、慈禧看病的曹沧洲,御医多也证明了吴医医术甲天下。
  研究者认为,吴门医派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苏州温病学派的兴起密切相关。在温病学说形成之前,一般医家都遵从张仲景的《伤寒论》进行辨证论治。苏州地处东南,是瘟疫、温病的屡发地区,历代医家发现运用治伤寒的方法来治疗瘟疫、温病疗效不佳。因而以吴有性、叶天士、薛生白、缪遵义等一批吴中名医,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创立了温病学说,其中,叶天士的《温热论》是这个学说的奠基之作。温病学派重视基础理论,善于吸取众长,敢于发明创新,处方用药注重实效,具有“轻、清、灵、巧”的特色。叶天士还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医家。他的许多治法方剂,经整理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受叶天士影响的名医中,曹沧洲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曹沧州(1849———1931)名元恒,字智涵,号沧洲,晚号兰雪老人,其故居在今阊门西街59号、61号。祖父曹云洲,父曹承洲都精通医

  术,曹沧州继承家学,自《内经》、《伤寒》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薛雪、吴塘、王世雄之书,无不精通。他治病辨证审慎精细,用药精妙,多以轻灵取效,以内外科而享有医名。光绪三十三年(1907),光绪帝病重,下旨征召海内名医,曹沧洲与陈莲舫应召进京为光绪帝诊治。《清宫医案研究》一书中记载了为光绪帝诊治的医案,具有阐述医理精要、处方用药味少而力专的特点。1908年,曹沧洲因病告归返乡,于1931年去世,享年83岁。正是因为有了进京为皇帝看病一事,吴医之名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末世与乱世之中,仍然为人津津乐道。两处老房子和两个老故事雷允上老店的变迁经历丰富,实在是可以写一部精彩的纪实作品。在2008年进行的苏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博人员终于确认了桃坞街道阊门社区西中市134号雷宅,即为雷大升初创“雷允上诵芬堂”时所经营的老店,是雷允上制药的发祥地。目前可见的雷宅建筑为坐北朝南的四幢房屋,一路四进,中有砖雕门楼一座。前门通天库前周王庙弄口。建筑为五开间平房,因现代装修遮挡,人们无法观察其上部梁架,但是建筑立柱用料较大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曹沧洲故居占地约3600平方米。正路东向5进,门屋、轿厅、大厅各3间。大厅面阔11.5米,进深12米,扁作梁,前有双翻轩,有陆润庠题额砖雕门楼与厅相对。厅后为走马堂楼5间带两厢,末进上房亦为楼房5间。大厅南为一狭长庭园,中凿水池,东列花

  厅,西有书斋。正路以北有房屋
  3组南向,于备弄内次第列门,
  入门各有庭院,正屋皆楼房,或
  3间或5间,前后参差,高低错
  落。现正路后部堂楼、上房及北
  路诸屋为民居,基本完整。南部
  为一厂房所用,门屋、轿厅、书
  斋、水池均无存,并改建厂房,
  唯大厅独存。
  65岁的曹大业和63岁的曹大燮就出生在太祖父曹沧洲为他们建造的务本堂中,“为什么要造在这个地方呢?因为老屋面前这条街是阊门西街,过去路面是石板,两边横,中间竖,像条龙,就被称为龙身,前面是张光桥,后面是桃花桥,这两座桥就组成了龙头和龙尾,当时大家就认为这是一个风水好的地方啊。”这些关于家族史的述说,曹大业是从小就听着祖母一遍遍讲过的。“他两次进京给皇帝看病,还被封为四品御医。告老还乡后曹沧洲继续给一般老百姓看病。祖母经常给我们讲这些故事,教育我们为人要善良,要帮助别人,我们的家教很严。”
  关于叶天士和曹沧洲看病的传说故事有不少,现选二则。
  一天,叶天士碰到一个衣衫破烂之人要他治“贫”病,别的病家忍不住指责此人胡搅蛮缠,岂知叶天士不以为怪,给这“病人”一枚橄榄,还关照他吃完果肉留下核,再把它种下,到明年自然就不穷了。“病人”十分老实,遵嘱行事,直到第二年那橄榄树上长满了绿叶,不久,就有买橄榄叶的人一拨一拨地找上门,虽然每人只买几片,价钱也便宜,但“病人”还是发了个小财。他抽空带了厚礼去向叶神医道谢,并探问其中的奥妙。原来,叶天士早料到这一季节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医治此病的药物中少不了鲜橄榄叶,在开药方时,每方必加几片。可满城的药肆就没有这东西,病家只好在叶天士的指点下,到那人的住处买橄榄叶了———这是治好了“贫”病的。
  “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这是许多老苏州熟悉的故事,曹沧洲到北京为慈禧治病时,发现吃多了人参等大补之物的慈禧虚火上升,导致身体不适,于是他就用了太医们谁也不屑用的一文不值的三钱萝卜籽煎汤入药,几碗喝下去,患了富贵病的慈禧终于又恢复了健康———这是治好了“富”病的。
  穷人恨不能买药脱贫,富人却被打回原形。世间若没有这些折腾,也的确少了几分乐趣。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