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绰墩山的几次掘墓所见

苏州日报 20150116 B第02版

■记者

绰墩山是阳澄湖畔一座土山,因为著名唐代宫廷名伶黄幡绰埋葬于此,元代顾阿瑛演唱昆山腔的“玉山佳处”也兴建于此,所以一直被奉为“昆曲圣地”名闻遐迩。清代,绰墩山遭遇数次“开掘”,所见并不相同而扑朔迷离,给后人留下了重重谜团。
  南宋龚明之《中吴记闻》中记载:“昆山县西二十里有村曰绰墩,古老传云,此乃黄幡绰之墓。至今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清代《昆新两县志》载:“绰墩在城西北朱塘乡第三保第四保,有绰墩山,上有寿宁庵,下为顾德辉(顾阿瑛)金粟堆。”
  小小绰墩山,却是个富有人文遗迹的地方。黄幡绰是唐明皇御用的宫廷名伶,顾阿瑛是元代富甲一方的“土豪”,这两个人死后都葬在绰墩山,令人对这个地方肃然起敬。出于对两位名人的敬仰,他们的墓一直受到当地人的保护。但是到了清代,因为人为或自然等各种原因,这些墓葬遭到了数次“开掘”,揭开了绰墩山隐藏千年的墓葬之谜。
  清高栒《伟仙卮言》记载了其中一起无意间的开掘墓葬事件: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二月初五,有寺僧择葬,当真武庙门,筑墙障之。大石礙道,令舆人徙至他所。下有一穴,如隧道,窥之深杳莫测。土人持炬,宛转深入,正当庙址之下,有石门,门内窟室二楹,四面砖石,雕镂精工。空洞无物。后有一窦在壁间,大如斗,口泥壅不可入。或疑内即幡绰葬处也。
  因为寺僧选择墓葬时,意外发现一个墓穴,墓室构造考究,墓制规格较大,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墓葬,有精工雕刻的砖雕,所以怀疑是黄幡绰的墓葬。
  康熙年间绰墩山还有一次盗墓事件,其间所见与上述文字不同。《昆新两县续修合志》记载:
  国朝康熙中,有无赖子觊圹中所有,从佛殿后穴地引缒,秉烛下,见圹中垒石为穹梁,以大索二,系柩半空,前设石案,案设香炉、蜡台,一磁瓶,高尺许。其人以寒阴逼人,取磁瓶急出。
  这次盗墓所见,与上述记载明显不同。上述记载说“空洞无物”,只“有一窦在壁间”。这次却描述为绳子系住灵柩,
  有“石案”、“香炉”等物。可见两次开掘的墓穴并非同一个。那么这个墓穴是江南富豪顾阿瑛的吗?难道一代豪杰,曾经名闻一方“冠甲东南”的富豪顾阿瑛的墓葬这么简单?
  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才知道顾阿瑛虽为豪富之家,对身后事要求极为简单。他在儿子刻石墓前,吩咐说:“当今兵戈四起,白骨成丘。家无余粮,野有饿莩,虽欲保首领以没,未知天定何如耳!”顾阿瑛对前途是悲观的,当时有一只鵩鸟飞到屋子里,鵩鸟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鸟,象征着家庭的厄运。顾阿瑛觉得不吉,担心自己突然毙命而死,仓猝之中来不及留给子孙话语,因此提前交待说:“死后只要苎衣、桐帽、梭鞋、布袜缠裹尸身就可以了,不要放入金银器皿,反而成为祸患。”所以顾阿瑛的坟墓,没有太多的葬品。上面盗墓所见,正应了顾阿瑛的要求。
  县志里面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夏,大雨连旬,庵前数武忽陷一穴,深不可测。缒灯俯窥,略如石瓮。四围者里人以土填
  之,久始满。
  清朝嘉庆年夏天,因为大雨连绵,绰墩山出现地穴,下去勘探的时候,“深不可测”,“略如石瓮”,这种描述不仅使人联想到了黄幡绰的墓穴,以及被泥壅塞填筑的“窦”。
  1982年前后,绰墩村因为办砖瓦厂取土烧砖,把绰墩山夷为平地。绰墩山的名人墓穴被毁。一直到2000年10月到2001年1月,苏州考古队和昆山文管所对绰墩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不仅发现了五千年前的先民祭祀台,而且发掘到唐墓两座。其中一座唐墓是唐代船形砖室墓,方向340度,残长4.76,宽2.80,墓地铺人字形底砖,墓壁有残砖,不见棺木。棺床上出土开元通宝3枚。墓顶已毁。在残存的几百块砌砖中,发现四块刻字墓砖,上面残留着“天,调,不口,天子问什”等字。墓虽然被破坏,但是墓的形制规模,不是一般平民的墓葬,猜测这就是黄幡绰的墓葬。至于顾阿瑛的墓葬,则湮没难辨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