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越古老越青春

苏州日报 20121215 A第09版

■小海

 □小 海
  周庄的出名不是因为她的新奇建筑、她的商业气息、她的摩肩接踵的人流,而是由于她的“旧”,她的“古”,她往昔的生活形态,她原来的模样,国人旧记忆中隐约的家园感,使得她越是古老才越发青春。
  最近,因《青春》杂志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和顾前、育邦、黄梵、臧北、汉明、苏野等一干朋友又走了一遍古镇。我们离开导游和喧嚣的人群,无目的地在镇上乱走乱撞。
  周庄是依河而生的,傍河建街,河埠边建有骑楼和廊桥连通街市水巷,一些老建筑粉墙黛瓦,重脊高檐,砖雕门楼,庭院深深,散发着旧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气息和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的典型风范。在临近河坡的地方,一位老汉已提前将几只晚饭的小菜搬到河边的低矮桌子上,悠然自得地举起黄酒盅,准备享受这一天中黄昏的“仪式”。我们随意走进了他的老宅院,看到晾晒在水泥地上箩筐中的金黄色虾米和被我们一伙人吓得躲藏到院落一角的仓皇小狗。堂屋的正面墙壁上,有已经生出霉斑的一排三好学生的奖状。从醒目位置的旧奖状上可以看出,这个略显破败的旧宅院,依然延续着耕读传家的希望,让我们生出一丝丝的感动。很多的传统丢失了,就像飞去了的鸟儿不再归巢,但还有一点关于读书与文化本身的信念在生活基因中留存着。
  周庄古镇和周边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她的郊野之气。她的周边还有湖和农田。我喜欢看到镇边与田野河湖相连接、相过渡的部分,总是有一种迷人的气息,因为古镇的生机除了来自遥远的传承,还得益于深厚的地气。苏州城市园林中的沧浪亭,也正是其山林野趣的疏朗,成了我爱去的理由。
  我们来到周庄,正是风和日丽的春夏之交。从周庄舫上远眺白蚬湖浩瀚的水面,隐约见到田野中麦青变黄。我让想象延伸开去,似乎远方柳林披绿,香蒲抽穗,渔家持篙高歌,满载而归,一字排开的鱼鹰们神气活现地立在船头。那个渔夫的形象应该从顾前和育邦当中选出一个来比较靠谱。他们都不会亲自拉网捕鱼,而像是自己在小船上饮酒作乐让鱼鹰干活的家伙。待酒兴正酣,不知谁先跳入水中唱起古老的渔令小调,鱼鹰们也纷纷跳入水中,上下翻腾,此起彼伏,重新忙得不亦乐乎。喜欢收藏鉴宝的顾前可能因为随身带着一把雁翎,把天上路过的野鸭们都“骗”了下来,可当老顾生出逮住一只的心思时,“雁群”又集体升空、离去。其实,你要真是从鸟儿飞翔的高度看出去,远处的新区厂房树立,如果半径再扩大一下,现代化高楼里面装满了候鸟般的上下班人群,会大扫雅兴。
  当今,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不知怎么的,人们的消费主义观念和欲望需要某些符号来满足。他们立马锁定了欧美风格的建筑及其所代表的潜台词:洋气、有身份、文化品位、格调、奢华……事实上,这是一种全社会崇洋现象和文化自卑心理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上的反映。越稀奇反差越大越被追捧,贪大求洋总是有市场需求,各地城镇趋之若鹜。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大奖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建筑师王澍?看到他设计的宁波博物馆、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等,我有点儿明白了。虽说从呈压倒性优势的西方建筑师手上抢活儿实在不易。宁波博物馆在外观设计上大量采用了当地旧城改造中收集起来的旧砖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爿墙”,同时还巧妙运用了江南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的清水混凝土墙。一定是这种从“老”和“旧”中创造出的中国本地风格打动了评委。周庄呈现的典型江南水乡特色多少年来被小心呵护着,未被城市化和现代化大潮荡平,确属难得。从陈逸飞的画作《故乡的回忆》(又名“双桥”)到落在实体上的古镇周庄,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天下何人不识君”的5A级景区,号称天下第一水乡古镇,周庄的横空出世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化策划的经典范例。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越“老”越“旧”的周庄反而越显时尚,这是“老”和“旧”的新传奇,历久而弥新。
  我在想,白天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周庄背后,一定有一个安静、默然的周庄,这是以水为天,世代生活于水乡的居民们悠然慢生活的周庄。我想象那个当年有点孤僻、困在水中央、因交通不便而得以保存的世外桃源,今天还能依旧唤起人们对故园的依稀记忆和想象,就像穿镇而过、不算清亮但依然是活水,依然有鱼儿出没,依然照得见两岸流逝的车水马龙风景的河流,是有源头的活水。
  不知不觉间,夕阳像古镇街道转角处蹲着的一个孩子,突然向我们微笑的脸上扔来了第一颗雪球,幻化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然后一群孩子从四面八方涌出来,都在效仿着边跑边向我们发起进攻,带来茫然不知所措的幸福的,正是那漫天的晚霞。而接替晚霞的路灯霎时间亮起来,古镇像一艘画舫,在水乡泽国中摇曳生姿,风情万种。
  夜晚来了。外来的游客们兴奋得东奔西走,仿佛古镇是一个精彩的时间隧道和人生舞台,总是生怕自己错过,这个时刻和另一个时刻已然交错,就像面对面两列高速行驶中的列车,全然不知这是夜晚的把戏,他们聚集在富安桥和双桥上,听河水静静流淌的波声,直到天上月光这条汹涌的大河已然流失殆尽。
  此时,本地的居民早已睡下了,他们对古老生活的信念或习惯像水流一样优雅和缓慢,这信念或习惯对于他们而言就像船只上的压舱石一样重要,支撑他们在明天日出时照常醒来,开始新的一天。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