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村遗址是了不起的考古发现

苏州日报 20120522 A第03版

■王乐飞

近百名专家学者研讨“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

  东山村遗址的考古发现,是迄今为止我国社会出现阶层分化的最早证据,同时,也改变了学界一直把长江下游文明探源放在次要位置的观念。
  苏报讯(驻张家港首席王乐飞记者)昨天上午,“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在张家港开幕,来自国家文物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京博物院等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将围绕全面认识东山村遗址价值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0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学术研讨。
  200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的东山村遗址进行了新一轮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首次在长江下游地区揭露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显贵墓群,填补了崧泽文化没有高等级墓葬的空白,为良渚文化高度的社会文明找到了源头。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和小墓的分区埋葬和大房址的出现,证明至少在5800年前后,社会已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层,为研究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东山村遗址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东山村遗址发现了最早的中华文明状态,为学术界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社会文明化进程和社会结构,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重大课题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同时,东山村遗址的开发保护与张家港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探索了一条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将文化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新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10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了一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一批新的自然科学手段用于考古,极大地推进了各地的考古发掘工作。东山村遗址是了不起的考古发现,是迄今为止我国社会出现阶层分化的最早证据,对长江中下游的历史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同时,也改变了学界一直把长江下游文明探源放在次要位置的观念。
  据介绍,为了寻找中华文明的源头,科技部于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在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间节点、形成的原因与机制、形成道路与方式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基本形成共识。本次研讨会,将集中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0年来的总体收获,并为今年6月底第三阶段的研究结项做准备。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