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三年的昆山朱墓村遗址考古收获巨大,一座四千多年前的繁盛 聚落展现在人们面前——苏州良渚文化有多少宝贝可分享

姑苏日报 20151229 A第04版

■石钺


  近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宣布,已持续三年的昆山朱墓村遗址考古在进行全面系统勘探、专家论证以及第三次考古发掘之后,成为近年来江苏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面积大、内涵丰富的朱墓村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良渚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它证明了昆山地区是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中心之一。

  先期科学勘探为考古工作厘清方向

  2013年4月初至12月中旬,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区姜巷行政村南的朱墓村一处建设工地中,通过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个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良渚文化时期聚落遗址——朱墓村遗址。
  考古所在遗址发现之初,曾经进行过初步的调查勘探,确定了遗址的大致分布范围。但由于遗址面积大及考古钻探力量的薄弱,未曾对遗址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古勘探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考古工作人员认识到朱墓村遗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明确遗址的分布范围、遗迹的埋藏区域、深度、厚度、性质及可能存在的功能分区等,2015年初,市考古所联合昆山市文保所委托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对遗址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古勘探工作。历时23天的野外勘探及测绘工作对遗址及周边区域共10万平方米进行了孔距为5米的全面勘探调查,还特别加强了对重点工作区域的钻探。
  经勘探确定了朱墓村遗址的范围,遗址分布面积为149422平方米。在勘探区域内,共发现遗迹23处,其中河道8条,高台范围4处,红烧土范围2处,灰坑2座,活土坑7处。
  发现的8条河道平面呈长条形,纵横交错呈网状分布。其中3条河道呈东西向,5条河道呈南北向。同时,发现的河道多与现存河道相接。根据河道内发现的陶片,并结合发掘成果,初步判断河道既有较早时期的,也有晚至六朝时期的遗存。
  发现的4座高台范围平面呈不规则形,零散分布,高台均用黄色斑土筑成,其中既有距离河道较近者,也有全部或局部被现代建筑叠压者。高台范围内发现的黄色斑土与良渚古城遗址城内、城外发现的高台堆积土质结构相同,初步判断高台范围可能为人工堆筑形成的活动区域,结合周围发现的河道判断,高台应与河道的时代相同或相近。
  市考古所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工作明确了勘探区域内遗迹现象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堆积厚度、性质等要素,明确了遗址的保存现状;经过勘探工作发现的河道与高台范围时代可能较早,其高台靠近河道的方式与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城内、城外的布局相同,因此可以初步判断发现的高台范围应为朱墓村遗址的重点分布区域之一,同时也是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年考古揭示4000余年前繁盛聚落

  2015年6月17日,朱墓村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在昆山召开,参加论证会的有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以及无锡市考古研究所的省内外专家,苏州市文物局、昆山市等相关领导也出席了论证会。
  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遗址考古发掘以及保护工作发表了意见,一致肯定了朱墓村遗址三年来的考古工作,考古队通过细致认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朱墓村遗址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苏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不仅确定了遗址的范围、性质和大致的布局情况,而且还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朱墓村遗址面积大,内涵极其丰富,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良渚文化时期聚落遗址,表明昆山地区是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中心之一。专家们要求考古工作要继续深化研究遗址的年代、分期及聚落的变迁;从聚落形态出发,搞清河道、土台、水田、水井等遗迹之间的关系。
  根据论证会的专家意见,苏州市考古研究所随后对遗址进行了局部勘探,并对遗址的东北区进行了发掘,共出土器物共168件(套),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为主,出土文物品类包括了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除常见的石刀、石铲、石镞外,玉环、玉珠、玛瑙球、骨匕、异形壶、镂孔三足黑皮陶盘等器物也非常精美。
  市考古所表示,经过2015年一年的努力,朱墓村遗址的发掘工作已进入尾声。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考古所集中业务力量,同时还与专业考古勘探公司合作,在遗址范围内经过了多次勘探调查、试掘与发掘,基本弄清了朱墓村遗址的面积、性质以及地下遗存保存情况;在整个考古发掘中,合计发掘面积6982平方米,出土墓葬59座,古水井185口,灰坑249座,灰沟23条,河道10余条,抢救各类文物共计1668件(套)。朱墓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是苏州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遗址面积广,显示出聚落人群的繁盛;遗址水田、水井、灰坑等丰富遗存揭示出此地居民的生活状态;遗址文物的多样显示出先人生产生活的活跃。通过这些年的考古工作,一座四千多年前的繁盛聚落展现在人们面前。

  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考古
  成果要积极进入公众视野

  纵观朱墓村遗址三年来的考古工作,该遗址不仅具有丰富的考古遗迹,同时还埋藏着珍贵的文物遗存,文物考古研究价值巨大。江苏省、苏州市以及昆山市相关部门给于考古工作全力支持,最终使得遗址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昆山的文物收藏,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昆山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博文化系统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地区的综合文化实力。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之下,极具地域特色的各种文化遗存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积极的重视。持续至今的南昌海昏侯大墓发掘工作就已“酝酿”成为当地拉动特色旅游的一坛好酒,部分出土文物展览、学术交流会已经在当地连续推出。无独有偶,12月27日,浙江省考古学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首次评定了2015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之后,又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一场考古公众分享会,考古专家、现场发掘领队等专业人士走上讲台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各自的田野工作心得与案头研究收获。
  事实上,苏州的良渚文化考古与研究充满了价值浓厚的“当代性”。因为长江下游地区是中国最早的玉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新石器时代中国用玉传统最深厚、延续时间最长久、工艺水准最精湛的地区之一。大批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成为震惊世界的神秘重器,以至于欧美等国重要博物馆均以中国史前文化玉器收藏论高低。
  特别与众不同的是,今天的苏州是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的重镇,玉雕作为中国最长寿的手工艺,在苏州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安家落户进入“苏州玉雕”。如何让最新的考古与文化研究成果为当代所用,玉器是一个不错的范例。
  作为重要的受众群,未成年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也是公共考古可以开拓的广阔空间。把出土文物展办进校园、请年轻的考古志愿者到现场进行田野实践,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已有良好的开端。(本文图片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提供)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