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 并未成过眼烟云

城市商报 20140316 B第03版

■冀洪雪

过云楼是苏州一座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曾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过云楼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创建者顾文彬以“过云”名楼,取自苏东坡《宝绘堂记》中喻书画收藏“譬之烟云之过眼”。
  □冀洪雪
  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盦,自幼喜爱书画,娴于诗词,尤以词名。他还工于书法,溯源欧阳询与褚遂良,对所藏碑版卷轴、乌阑小字题识殆遍。道光八年(1828),“有戚魏某携此及院画《上林图》售余,是为收藏之始”,18岁的顾文彬拥有了平生第一件藏品。此后,顾氏家族就与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考中进士后,顾文彬曾历任地方要职。因为怀揣着一个收藏梦,无论在哪里,也不管公务多么繁忙,书画收藏始终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官宦生涯和广泛的阅历也为过云楼积聚丰富的藏品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在他写给三子顾承的信笺中,对书画收藏的痴心跃然纸上:“吾年逾六旬,别无嗜好,惟于书画孜孜不倦,未免太痴,然趁此时,目能细审,手能精楷,寸阴是惜,尤觉不可错过。人子以养志为先,汝宜仰体吾志也。”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江南旧时的统治秩序,对名门望族而言,这种改变是毁灭性的。江南收藏大家手中的藏品因战乱纷纷流散,正如清初书画收藏大家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所记载的明清鼎革易代的情形一样,“沧桑后,名画满市”。顾文彬则利用这一机会,充实自己的收藏,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兴建过云楼、怡园,六年后(1879)竣工,耗银20万两。他曾在文中写道:“庚申之乱(按:指太平天国运动),铁瓶巷房屋无恙,尚书里止隔一街,房屋烬毁,余在任时(按:顾文彬时任浙江宁绍台道),开拓住宅东首两落,其一改造‘过云楼’,上下两层。前一进平屋三间,即‘艮庵’也。南院中购得戴氏废园湖石甚多,择其佳者五峰,环列如屏。余石尚多,嘱承儿购得尚书巷废地,垒石为山,坎地为池,初念不过一丘一壑而已,继而渐拓渐变,又购得杨家、曹家数园之石以实之,比余归田,功已及半,于是尽得巷中废池,先构义庄祠堂数十楹,余地尽归于园,园归于庄产,余与承儿互相斟酌,添造亭台,广搜树石,名为怡园。”
  过云楼的收藏凝聚了顾文彬及后人的毕生心血。据他在写给顾承的信中所称,购买藏品花费不下一二万两白银。“以故群相推服,推为江南收藏第一家”,顾文彬对此深感自豪。过云楼所藏书画珍品,收录于顾文彬撰写的《过云楼书画记》及其孙顾鹤逸撰写的《过云楼书画续记》中。这两本书共收录了过云楼珍藏的359件精品,内有王羲之、释智永、吴道子、范仲淹、苏轼、米芾、朱熹、赵孟頫、吴镇、沈周、仇英、唐寅、祝允明、文徵明、李公麟、董其昌、萧云从、陈洪绶、朱耷、石涛、清初六家等名家真迹。

  过云楼第二代主人是顾文彬之子顾承。顾承(1833-1882),长于书画,精于收藏和鉴赏,“自唐宋元明迄于国朝,诸名迹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罗”,在江南收藏圈内的声望可与当时的收藏大家吴云等相媲美。他所过目的名书名画作品逾千幅之多。其父对他的鉴别水平评价甚高,说顾承“性爱古董,别有神悟,物之真伪,一见即决,百不失一”。在父亲外地任职期间,顾承曾经主持了过云楼、怡园的策划和建设的重任,邀请任阜长、顾若波等画家参加规划设计,并精心校勘了父亲所著的《过云楼书画记》。

  在顾承、顾文彬相继去世后,顾麟士担负起了顾氏家族收藏第三代传人的责任。顾麟士(1865-1930),字鹤逸,顾文彬之孙。他继承祖业家学,具有博厚的书画修养和敏锐的鉴赏眼光。在书画鉴定方面,他不仅熟悉各家风格,还能从画作技法笔路的途径总结出各家的画理,以图像形式分析出书画的真伪和品第。他不但精于鉴赏,还善于丹青,作画尤擅临古,设色清丽雅逸,点苔沉着老健。与祖父顾文彬以家产和俸禄作为收藏开销的支撑不同,顾麟士在书画收藏上的经济来源更多依靠个人画作所得。他一生好“版本之学”,使得过云楼不仅是重要的藏画楼,同时也成为集宋元旧刻、精写钞本、明清精刻本、碑帖印谱等约800余种的大型藏书楼。除了大量收藏书籍字画外,顾麟士还喜收藏金石、碑版、印玺等,极大地丰富了过云楼藏品的种类。在祖父谢世及藏品分传的情况下,顾麟士通过多种途径,把传于另外几房的过云楼书画陆续购归、继藏,避免了拆分流散的危局,同时还购进了苏州收藏前贤的旧藏。经过顾麟士多年的征集,使过云楼的书画收藏充实到千余幅之多,达到了藏品的顶峰。这一举动也使得顾氏自道光八年(1828)到上世纪20年代末的藏品,无一遗漏地完好保存了百余年。顾麟士曾著有《过云楼书画续记》一书,该书乃续其祖顾文彬之作。全书细数家珍,历叙翰墨,内容所涉广博,还旁及诗词、戏曲、音乐、金石、历史、佛教等诸多学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顾麟士和吴大澂以“研讨六法,切磋艺事”为宗旨,以过云楼收藏为依托,发起怡园雅集,参与的主要成员有吴昌硕、郑文焯、陆廉夫等十余人,任伯年、王一亭等也曾来苏“客串”怡园画集活动,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有章程的画家组织。怡园雅集中的多位画家后来移居上海,成为海派画家的翘楚。

  1930年顾麟士去世,过云楼藏品因分家析产而逐渐星散。虽然顾氏后人们皆承担起守护书画瑰宝、存续中华典籍的责任,但已没有人能像顾麟士那样,把分开的藏品再汇拢于一处。1937年,苏州遭受日寇的轰炸和侵占,顾氏家族的住宅受到日寇的恣意践踏,藏品损失十分惨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顾麟士的四子顾公硕与族中同辈商量后决定将过云楼和怡园捐献给国家,为使藏品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顾氏后人还把自家珍藏的大部分藏品分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1960年苏州博物馆建立伊始,顾公硕又将珍藏的元代王蒙、明代文徵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名家的珍品和清代刺绣等文物计124件无偿捐出。

  过云楼及其楼主的轶事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永久地留在斑驳的历史相册中。所幸的是,2013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为彰显苏州传统文化,重现位于苏州古城核心地段怡园历史街区的文化亮点,把过云楼列入第二批古建老宅保护利用工程重点项目,并把筹建过云楼陈列馆作为苏州博物馆城建设工程首批启动项目之一。顾氏后人顾笃璜对这一决策积极响应,向苏州市政府无偿捐赠了珍藏的六件(组)过云楼文物,供过云楼陈列馆永久收藏。他说:“这些文物原本就属于过云楼,我把它们捐出来是让文物有个归宿。”据悉,过云楼保护整治工程将本着“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进行,目前该项方案正在周密设计,陈列展览设计也在精心筹划,陈列馆内相关资料的征集、整理和挖掘工作正在进行。同时,顾氏宅院和怡园也将进行修缮。

  闻名遐迩的过云楼将恢复它的历史风貌,它不会成为“过眼烟云”!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