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塾读书 一位年近九旬的苏州老翁,为你诉说儿时的姑苏遗梦

苏州日报 20040522 一卷61页

■尢玉琪

我小时,苏州的私塾,还是与“洋学堂”平分秋色。由于父母是老派人,所以我先是在私塾里读书的。但入塾读书,也有一定的仪式。记得入塾那天,我穿戴了新衣新帽,家中有两人护送,一个人手里拿着拜盒与红毡毯。拜盒里藏着两封帖子,一封是家长的帖子,一封是受业门入的帖子,另外有几块银洋,叫做“贽仪钱”。另外一个人则拿着香烛和一把很大的锡茶壶,壶嘴上结着红绿小绸条,壶内装的叫“和气汤”,用白糖,熏青豆、梧桐子等配制冲成的,同学们吃了之后,会“要好和气”的,我自己则挟着用白布裹的书包。我那时在家里已经认识了不少“方块字”,所以包的是当时流行的《国民教课书》第一册,以及纸墨笔砚和润红纸。  

    这个私塾,就是人家的一间大厅,入学程序,首先是把香烛在供桌上点好,地上铺好了红毡毯,叫我上前整衣叩拜,原来上面供奉着的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的神位,接着就是拜先生和拜师母,但先生师母大都很客气,虽有座位而不坐,他们就站在自己的椅子旁,接受我的拜见,接着就由老师介绍坐在各个小台子旁的同学,姓王的就是王世兄,姓张的就是张世兄,并且锡茶壶内的和气汤沏在杯内,每人一杯,这就是同学之间的见面礼了。

    记得老师姓侯,当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接着他就开课,教我读书了。如果按照老规矩,首先要教的是“状元及第”四字,但我读书时科举已废,所以就教了我带来课本上的五个字——人、手、足、刀、尺。我复读了几遍,老师说,今天是你入学的第一天,所以提早给你放学了。明天起,早上背旧课、上新课,下午练习写“润红纸”并朗读课文。于是我就随着送我来的家人一起回家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