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为啥又叫“端五”和“端阳”?

苏州日报 20120623 A第02版

■施晓平

 □苏报记者 施晓平

  今天,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苏州人过这个节,不但有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还要戴香囊、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额头画“王”字、挂钟馗像、悬挂菖蒲、给小孩穿黄布五毒衣裤、着虎头鞋、给孩子手腕等处拴上五色线等。这些习俗,无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年过八旬的吴文化学者牛示力认为,其实,端午节的习俗、内涵远不止上面提到的那些,还包涵着许多已经远去的东西。

  为啥又叫“端五”、“端阳”

  牛老先生介绍,根据闻一多的考证,苏州人的端午习俗起源于春秋,为的是纪念在这一天被抛尸胥江的伍子胥,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在历史上,“端午”也被称为“端五”、“重五”、“端阳”等。只是,“端午”等名称到底是什么意思?牛老先生说,“端”就是开头、起初的意思,所以有个词语就叫“开端”。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在五月的开端,所以叫“端五”,意思就是初五;而五月五日两个“五”重合,所以又叫“重五”。
  至于叫“端午”、“端阳”,情况就略微复杂些了。古代“午”、“五”两字互相通用,“端五”因此又可以写作“端午”;“重五”也可以写作“重午”。另外,“午”字的本义是“日中为午”,是一天中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是“阳”到了极点。端阳的“阳”字,实际就出自“午”字。
  让苏州人骄傲的是,“端午”的“午”字,古代读作“ng”,这个读音至今保存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中。

  端午节古代有啥习俗

  苏州人的端午节民俗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如采集多种药草悬门熏屋或沐浴,目的是镇恶祛毒;再如以五彩丝线系在手臂上辟邪; 还有如包粽子食用并赠送亲友、赛龙舟娱乐……牛老先生说,这些内涵大多数定型于汉代;至于喝雄黄酒来克蛇虫,这是从以药草祛毒衍生出来的内容,起源时间就比较晚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端午节放小长假,古代这个节也是放假的。从唐代开始,皇帝就要在这一天宴饷百官,结果上行下效,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这一天全社会所有大小商铺都要放职工的假,并宴请大家,牛老先生小时候还年年经历过。
  裹粽子也是有讲究的,线要用五色线。牛老先生介绍,最早是吴地人痛惜伍子胥被投尸江中,就用小竹筒装米投在胥江里,以免水里的龙蛟蛇鱼等啃咬伍氏躯体。为保险起见,后来人们用水生动物惧怕的五色线等裹米为粽,投入江中,浓深的敬爱心意融入片片粽叶与根根彩线里。
  龙舟竞赛的内涵也十分丰富。牛老先生说,当初吴人出于无比敬爱伍子胥,在伍氏遗体被投入水中后,纷纷驾舟抢着救护他老人家,心情既悲痛又焦急。如今与时俱进了,“赛龙舟”可以看作团结向上、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以及增添热闹气氛的旅游活动,是一份内涵好、社会价值高的珍贵遗产!

  这天决定留用和辞工

  在牛老先生印象中,端午节还有一个很少为现代人所知的重要文化内涵,就是古代这一天决定留用还是辞退职工。
  他说,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到明清与民国时期,形成了超级重要的四大节:清明、端午、中秋与大年(大小除夕至年初五)。在上述历史时期里,端午节对全社会的大小商家尤为重要。这一天,店主们要办件大事,即留用和辞退自己店铺内的职工。其具体过程是这样的:这天全店歇业放假,店主正午亲自宴请全体职工(八人一桌),并为每一职工斟酒。酒过第三巡时,店主将酒壶的壶嘴对准哪位职工,那么此位职工明天就得结工资走人;宴桌上其他员工就属留用者。如果这一桌上店主不辞退人,那他最后会把酒壶嘴对准这张方桌的一只桌角(空不对人),全桌员工心里的大石头也就落了地。
  那么,为何酒壶壶嘴所指的人就要“倒霉”呢?!牛老先生解释,中国上古特别重视祭祀,祭祀时必须持酒壶斟酒,壶柄决定着倒酒与否与倒酒的多少,是酒壶中最尊贵的部分,所以至今还有“权柄”、“柄政”、“柄国”之类的词语留下来。而与尊贵的“柄”相对的就是卑贱的壶“嘴”,卑贱之嘴对着谁,也即表示执柄者(店主)鄙弃你、贱视你,所以你就得乖乖走人。
  牛老先生说,所以解放前有地位的人在宴席上给人斟酒,酒壶是决不可随手乱放的,否则,一不小心把壶嘴对准了某人,是极有可能闯大祸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