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的回归 值得品味

苏州日报 20160330 A第05版

■王鲁青


老茶馆回归,涉及运营成本,收费比较低,拿什么做支撑?原生态文化和旅游经济兼顾,老茶馆必将闪耀出熠熠的光彩。

  乡愁,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的基因,渗透于居民的血液,其背后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不仅存在于记忆中,还应该融入现实生活里。
  苏州的很多老茶馆,尤其是农村茶馆,面积虽然不大,承载的功能却很多,包括乡愁。近日,消失七年的东山老茶馆在当地重新开张。种田的农民清晨来茶馆,渔民下午去茶馆,不仅仅为喝茶,还可以围着八仙桌聊天、打牌、听评书等,老茶馆这个公共空间,俨然已经承载了质朴的市井生活,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态度在此展现,很多人的乡愁乡恋也在此“落脚”。
  走走看看,近些年我市农村涌现的茶馆真不少。可是有很多新茶馆,店面“高大上”,红木桌椅一尘不染,茶盏极为精致,可是不菲的价格,阻挡住了很多市民的脚步。无意指责这样的形态变化,市场细分,服务不同的人群无可厚非。但站在另一个角度,人们的公共空间如何重建,如何延续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老茶馆的回归未尝不是一种满足。
  老茶馆回归,涉及运营成本,收费比较低,拿什么做支撑?目前,我市很多农村都是景区和古村落,依附于此,开设老茶馆,既可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文化,同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打断和改变,还可将老茶馆做得更大。原生态文化和旅游经济兼顾,老茶馆必将闪耀出熠熠的光彩。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