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杜办喜酒

新华日报  20140410 B07

■钩沉

 钩 沉

  不上馆子,自己家里操办喜酒叫做“杜办喜酒”。古语“杜”和“土”通解,“杜办”就是“土办”;“杜办”也可以解释为“杜撰”的意思,就是不循规则,就是自己操办。江南人都把自家操办喜酒叫做“杜办喜酒”。

  从前辰光结婚上馆子办喜酒是少数,大多数人结婚都“杜办”。如今的年轻人觉得“杜办”寒碜、没面子,长辈们也嫌“杜办”太过烦琐,再说,生活条件改善,手头宽裕,没有必要再兴师动众、纷繁复杂地“杜办”了。

  37年前我结婚时,就“杜办喜酒”的,那时不觉得寒碜,因为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结婚几乎都自己操办喜酒,很热闹、很有人气,再说,外地的亲朋好友来吃喜酒要盘桓上一天两天的,如果到酒店里办喜酒,其他几顿招待客人的酒菜就须另外打点了,“杜办”的好处是这几天的招待酒菜一塌刮子都一烙铁烫平啦,苏州人称之为“赚头落脚”,意即只要把畜禽鱼的头脚尾积余下来就足够待客的了。“杜办喜酒”还有个摆酒席的场地问题,好在我家的客厅和厢房加起来一共可摆个六七桌酒席,基本解决问题;至于副食品嘛,只能因时而宜,到啥山砍啥柴了。那年代副食品可紧张啦,都得凭票,比方猪肉,每人每月半斤,全家人就得节省下来,还要向邻居商借。幸亏我刚从乡下插队落户回城工作,与乡下还热线联系着,鸡鸭鱼蛋之类都可从乡下弄些来。最有意思的是鸭子,我算好秋天办喜酒,就在春天托生产队老乡养了十只雏鸭,头上涂了红色,混养在生产队的鸭群里,天天都放养在淀山湖滩上,到秋季正好派用场。在办喜酒前几天,我赶到乡下去收获鸭子啦——好家伙,鸭群浩浩荡荡游荡在淀山湖水面上一片嘈杂,我和老乡乘着小鸭船下湖去捉鸭子。有趣的是鸭子长大后头顶的红色早褪去了,哪里还寻得着我的鸭子?老乡说,随便捉上十只便了,我不好意思,要付饲料费给队里。老乡说,鸭子可是下了不少蛋呢,你要算饲料费的话,那么队里要算还你鸭蛋钱的。我坚持说,鸭子是从雏鸭养大的,耗费了多少饲料?老乡说,乡下有的是天然饲料,何在乎十只鸭子的饲料钱?一茬水稻刚收割罢,田野里到处是遗穗,鸭群来个大扫荡,吃得干乾净净,正养肥膘呢,这鸭子捉回去办喜酒,多么肥美。用现在的话来说,纯天然野生食品哦。果然这些鸭子摆上酒席,受到众人一致称赞。记得那天我还从乡下拎回来一大篮的鸭蛋,为“杜办”增色不少。

  “杜办喜酒”确很纷繁复杂,要摆开阵场,天井里搭起了油布凉棚,架设铺开了台板,生起几只熊熊蹿火的炉子,把盆盆罐罐用来汰洗荤素坯料,一时杀鸡宰鸭的、切菜剁肉的,哗哗啦啦、乒乒乓乓好不热闹。我家人手多,兄弟姐妹都上阵啦,那会儿我母亲尚健康利索,与我的堂兄二人掌勺,冷盘热炒有条不紊一一得心应手从他们那里出来,居然还像个样子。然而还有个问题,有些菜是必须提前冷藏好的,不然临到用的话会不新鲜甚而变味。但那会儿哪来的冰箱?便到附近的饭店商量着借其冰箱一用,塞几包喜烟和喜糖算买通了人情,还趁汤下面向饭店里借了几套盆盘餐具。既是“杜办喜酒”,酒水亦可率性而为,我特意去常熟弄来了一大坛五十斤的桂花白酒,可以饮到意浃尽兴。那时我“杜办喜酒”还专门请担任高中数学教师的姐夫来个“杀鸡用牛刀”会计记账核算,结果所有耗费费用不足三百元(比照现在水准,差不多数千元而已),非常实惠。

  嗣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参加亲朋好友的“杜办”婚宴,都感觉很有气氛,很丰盛。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杜办”之风渐渐淡出城市生活,凡吃喜酒必进饭店,并且越来越趋向高档排场,想想也是,人生一世,婚姻大事岂可敷衍?但农村办喜事还时有“杜办”的风尚,譬如我最近到昆山锦溪镇参加一位亲戚的婚宴,就吃的“杜办喜酒”。那亲戚在镇上的房子不小,连同客厅和院子可摆上二十余桌,红红绿绿、张灯结彩的,气氛不亚于宾馆酒家,人手是动员了一大拨,支起了几张大锅,火苗跳动,光焰照人。正秋高气爽,螃蟹应市,二十几桌每人一只螃蟹,光螃蟹就得二百余只,于是光用绳子扎螃蟹就指派了四五个妇人,我看到螃蟹堆成了小丘模样。

  我们这些外地客人被喜气感染着,先应邀喝茶,嗑瓜子,说说闲文野章,听得乡下的亲朋好友日子都过得红火,寻常老人都有了每月几百元的农保,便感到欣慰。喝了会茶,就由亲戚导着到镇上风景区游览一番——古镇老街、小桥流水依然那么清新可人,镇河里的游船上居然有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边观赏风景,边听着船娘唱的山歌小调,怡然自得。我们绕镇一周,再次领略了古镇的风情,眼睛是饱赏了,胃口也打开了,回到亲戚家,恰喜宴开始。那“杜办喜酒”果然丰盛,虽不及宾馆酒家那么精致,却实打实的扎致,时觥筹交错,欢声笑语飞扬……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