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粽为媒 吴地端午好戏多

城市商报 20120623 A04版

■管有明


  □商报记者 管有明
  正值 《苏州端午习俗项目中长期保护规划》 制定并上报省相关部门的契机,一年一度的沧浪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昨天在古胥门和盘门景区上演。这场以粽子为媒,进而展现吴文化精髓的盛宴,让市民在欣赏古韵今风的同时,加深了对苏州吴地端午习俗的认知。

  端午活动一项接一项

  昨天早上8点,家住城南的张先生就和妻子赶到了古胥门广场,想要观看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开幕式表演。“端午节的活动蛮好的,民俗的东西多。最近几年,我们夫妻俩一直来看。”张先生表示,如果以后这里还要再办,他也一定会来。
  昨天上午,在古胥门和盘门景区,一项又一项跟端午有关的民俗活动接连上演。除了文化节开幕式表演,在盘门景区伍子胥祠堂,祭祀伍子胥仪式也是一个重头戏。在祭者、执事者、器物、服饰及音乐上,尽按古法执行,演绎传统礼仪风范,以正统、古色古香的仪式诠释了盘门历史底蕴,体现风貌独特的盘门文化。此外,盘门旗袍秀、吴地文化民俗展示、沧浪区优秀团队舞蹈专场演出、民间拔河比赛等,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盘门景区,游客也比以往多出不少。特别是在祭祀伍子胥时,现场挤满了观众。
  据悉,今天在盘门景区还有民间手工艺品展、动漫产品展及屈原纪念诗配乐朗诵,祈愿祝福竹子,歌舞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苏州本地居民可以凭身份证免费进场观看。

  过端午节不能没粽子

  在苏州过端午,不能没有粽子。昨天上午,在吴地端午文化节民俗节目之一的“吴地粽娘包粽子”比赛中,来自沧浪区胥江街道7个社区的28位“粽娘”争先恐后亮出看家本领,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包粽子秀”。
  上午9时,现场的工作人员一声令下,第一轮的14名参赛“粽娘”飞快地拿起粽叶、舀糯米、扎绳子,你争我抢,看得观众们眼花缭乱。3分钟的比赛时间结束后,第二轮选手上场,有人边包边笑道:“今天太紧张了,手都有点抖。”其实,参加比赛的居民多为50至65岁的阿姨,有几十年的包粽子经验,可谓是久经沙场。一些年轻人则在台下仔细“观战”,顺道学习包粽子技巧。
  胥江社区的何志玲和陈荣娟同一组,对于包粽子,两人可以称得上老师傅了。一开始,她们包的是四角粽,拿起一片粽子,在手上打了一个折,然后将糯米放到里面,来回转折几次,一个四角棕就出来了,前后不到20秒钟。最终,她俩凭借出色的技艺和各色的粽子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大赛结束后,一些热心市民留下来学习传统、继续包粽子,包好的粽子则将送给胥江辖区的孤寡老人。在盘门景区,昨天还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粽子宴。三四百位老人欢聚在一起,边吃粽子,边欣赏评弹及歌舞表演。据悉,这也是沧浪区首次举办这样的粽子宴。

  端午习俗会长期保护

  苏州自古就有过端午的习俗,而且活动也很多。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介绍,目前苏州已有六个世界“非遗”项目,“苏州端午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端午,进而从核心价值及认同程度的层面上来传承、保护苏州端午习俗,根据文化部的相关规定,苏州制定了 《苏州端午习俗项目中长期保护规划》。这也就意味着“苏州端午习俗”,将进入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2006年,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类别中,端午节由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包括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西塞神舟会、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当年五月初五,沧浪区就组织了民间祭祀伍子胥的仪式,并举行了划龙舟比赛和苏州特色民间文艺展演活动。2007年五月初五,苏州市公祭伍子胥,同时举办划龙舟、社区包粽子比赛,民间文艺展演等活动。此后的每一年,沧浪区也都举办类似的活动。2009年,苏州端午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龚平表示,虽说当年申办“非遗”项目的时候,苏州就已有了相应的保护规划方案。但对照去年出台的“非遗”法规,原先做的还不够。根据 《苏州端午习俗项目中长期保护规划》,将对苏州端午习俗内涵挖掘,采取保护民俗事项,政府提供扶持资金、打造品牌,如出书、资料片等。同时,在每年的端午时节,举办综合性、地方特色鲜明的端午节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从而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新苏州人和外地游客来认知苏州端午习俗、进而参与端午活动。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