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稿荐酱鸭

嘉兴日报  20131031 15版

■徐建明

■徐建明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我的记忆中,嘉兴人过端午节除了吃“五黄”外,餐桌上还必定会有一盆香气扑鼻、美味适口的陆稿荐酱鸭。

  为啥在端午节这一天要吃酱鸭?老一辈的说法是:因为鸭子生活在水里,性寒,端午节吃了酱鸭可以解郁开胃,夏季不会疰夏,因此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大家都会早早来到北丽桥堍的陆稿荐酱鸭店门口,排起长长的队,等着买上一只香喷喷的酱鸭。

  到了吃端午饭的时候,鸭翅膀总是给小孩吃的,父母会在一旁说上几句:端午节吃了鸭翅膀,长大后可以远走高飞之类的吉利话;而酱鸭头一般都是家里的当家男人享用的,他会一边喝着雄黄酒,一边啃着酱鸭头,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对于端午节酱鸭销售的这个小旺季,陆稿荐是很重视的,早在一个星期前,全体员工就会将店堂的里里外外来一个大扫除,以清洁卫生的面貌迎接节日到来。

  当然货源也早已筹划停当,站在北丽桥往下一看,只见空地上,满满当当都是呱呱叫得山响的绍兴麻鸭。此起彼伏的鸭叫声融和着烹制酱鸭发出的浓浓香气,似乎在提醒每一个从这里路过的人,不要忘记买上一只陆稿荐酱鸭。

  酱鸭的味道好,当然是狠下一番功夫的。陆稿荐的掌门人黄富生,苏州人氏,为人厚道,三十年代初从苏州官前街的陆稿荐学徒满师后,就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曹秀英,双双来到嘉兴创业。

  黄富生从放鸭开始,一步步做到学徒满师,肯吃苦,会动脑筋,很得老板器重。只是苏州的陆稿荐早已名声在外,如雷贯耳,要想在当地发展肯定困难重重。深谙市场经营要诀的老板给他指点迷津,建议他到外地去闯市面,一来可以发扬光大陆稿荐这块牌子,二来自己可以兴旺发达。黄富生夫妻俩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把创业的立足点放在嘉兴。

  初到嘉兴,夫妻俩在城北秀水兜租了一间又矮又小的柴房,因陋就简,小打小闹开始了美食事业——在大坛弄口靠近北京路摆一个小摊头,每天挑一对竹箩,早出夜归。由于刚开始采用的是苏州人偏甜的口味,因此在嘉兴反应出奇的冷淡,每天连一只酱鸭也卖不出去。无情的事实,使黄富生夫妻俩在口味改良上动起了脑筋。他们深知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口味,照搬苏州的味道,只会以失败告终。

  黄富生是穷出生,没有上过一天学堂,可是他对于创业却有一股子狠劲、巧劲,他深信,只要拿出符合嘉兴人口味的东西来,而且价格适中,就不怕没有市场。于是夫妻两人就利用各种机会揣摩嘉兴人所喜爱的口味,还把酱鸭切成小片,送给过往行人免费品尝,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寒暑易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调整,最后才确定了香气诱人、咸鲜适口、自成一体的酱鸭风味,生意也从提篮小卖逐步登堂入室。

  陆稿荐酱的鸭在烧制过程中,没有繁杂的佐料,仅用茴香、桂皮、盐这三种大路货材料,之所以能产生一流的美味,靠的全是火候的精确把握,这是中国传统烹饪技法中最难以掌握、最高深莫测的绝招,而这一切全在黄富生的掌控之中。他很看重自己独创的技术,对任何人都留一手,说来也奇怪,就是每天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也搞不清其中的奥妙所在。

  端午节年年过,嘉兴人过端午节吃陆稿荐酱鸭的这个习俗,却没能沿袭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把式黄富生的退休使这一传统美味面临技术难题,之后随着旧城改造陆稿荐酱鸭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正宗的嘉兴陆稿荐酱鸭,现如今虽已不复存在,但是不少老嘉兴,到了端午节依然会念念不忘它曾经的辉煌。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