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神仙”style草根造

苏州日报 20130526 A第02版

■刘晓平

□苏报首席记者 刘晓平
  为写好一首主题歌,一周没睡个好觉;为画出一本连环画的大场面,一口气连画了7个小时;为做出一部精致的纪录片,两秒钟的镜头要拍摄大半天……昨天,一年一度的“轧神仙”狂欢节落幕之际,参与“轧神仙”主题曲、连环画、纪录片创作的三位基层文化工作者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创作故事。

  精心打磨的纪录片 两秒钟的镜头拍了大半天

  23日晚,石路银河广场。“轧神仙”活动开幕式的第四个节目荷花盘子舞开场前,舞台上的灯光突然灭了,坐在台下的张勇差点跳起来,转瞬间,灯光缓缓亮起,演员如仙女下凡般翩翩起舞,张勇这才回过神来,刚才的短暂黑暗原来是节目特需的效果。
  作为姑苏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张勇的紧张事出有因。为给市民呈现一台完美的晚会,此前,他和同事们已经辛苦忙碌了近三个月。晚会主题内容、节目编排环节……节目组的同事们细抠每个细节,不愿有一丝马虎,而对张勇来说,这股认真劲更胜别人几分。
  认真劲源自心底深处的“轧神仙”情结。在姑苏区文化馆成立之前,张勇在原金阊区文化馆工作,不仅连续六年参加“轧神仙”活动的筹备事宜,更是“轧神仙”活动标识、商标注册申请等事宜的直接经手人,“就像自己的一个孩子,一天天看着长大,生怕哪个环节出错,绊住了前行的脚步”,张勇说。
  今年3月,在几次专家座谈会后,“轧神仙”活动指挥部确定了今年要唱响一首《神仙歌》、首发一本连环画册、拍摄一部纪录片,其中纪录片的拍摄任务就交到了张勇和同事们身上。这部在开幕式上亮相的纪录片时长10分46秒,但内容涵盖“轧神仙”活动缘起、传承以及现状等各方面,拍摄范围涵盖南浩街、山塘街、石路老街坊、石路步行街每个角落。要拍摄纪录片,又要筹备晚会,“轧神仙”活动前的近三个月,分身乏术是张勇和同事们最真切的感受。“每个镜头都经过了精心打磨”
  张勇说,万人码头取景时,摄制组沿着河道来回五六次,耗时大半天,出现在片子里却只有两秒,“‘轧神仙’ 现在已经是一个苏州人的文化品牌,做精这部片子,是每个人的心愿。”

  构思一周的主题歌 快乐记忆激发“老苏州”灵感

  到今天,“轧神仙”活动流传800多年,而由政府搭台传承也有15年。“轧神仙”情结已深深地浸润在很多“老苏州”心里,65岁的梅景煊就是其中之一。
  退休前,梅景煊曾先后在原金阊区委宣传部、金阊区文联工作。至今,他还记得1999年原金阊区首次搭台启动“轧神仙”活动时的场景:市民蜂拥而来,人人脸上挂着欢畅的笑容。其时,梅景煊正在“轧神仙”活动指挥部里忙碌,这一幕不仅深深地感染了他,更与之后每年“轧神仙”的欢乐记忆累积叠加,牢牢印在了心里。
  15年来,从筹备一年又一年的“轧神仙”活动到深入研究“轧神仙”民俗,梅景煊参加并见证了1999年以来政府搭台举办“轧神仙”活动的发展历程,还创作过不少与“轧神仙”有关的文学作品。所以当“轧神仙”主题歌创作被提上日程时,他是“轧神仙”活动指挥部所有人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得到消息,梅景煊也欣然应允。
  可当他真正落笔时却又踌躇再三。作为这项传承800余年民俗文化活动的主题歌,不仅要唱出节庆的内涵,还要朗朗上口,便于传唱,“整整一周,我没睡个好觉”,梅景煊说,反复琢磨,还是心底的那份快乐记忆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一个上午,歌词一气呵成,并由姑苏区文化馆副馆长谈朝宁精心作曲。
“我觉得辛苦没白费”
  开幕式当晚,主题歌唱响时,看到周围有市民挥动手臂打着节拍他已喜上眉梢,紧接着,听说这支歌现在已经在石路街道的社区里传唱,梅景煊倍感欣慰。

  提笔难收的连环画 下笔7个小时勾勒热闹盛景

  与梅景煊、张勇相比,作为《轧神仙连环画册》的创作者之一,姑苏区文化馆副馆长朱振国自称是“轧神仙”活动中的“新鲜人”,但经过创作的洗礼,“我现在也算是‘神仙通’了”,他说。
  此次首发的《轧神仙连环画册》,共有《轧神仙》、《吴梦举求仙记》、《铁拐李与陆稿荐》 三本,“其他两本的创作者都是业内的佼佼者,我是最没有名气的一个”,想尽力做到最好,朱振国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翻阅了与“轧神仙”相关的不少文字,又一次次与民俗专家面对面沟通,还前往石路地区实地写生。成竹在胸,他在绘制第一张“轧神仙”缘起图时,提笔勾线便收不住笔,一口气就画了7个小时,勾勒出了旧时民间“轧神仙”的盛况。
  有了好的开始,这之后的进展就越来越顺利。精心创作之后,朱振国没想到,自己还有一份意外收获:首发仪式后,连环画被赠予了社区居民。这几天,不断有人拿着连环画前来索要签名。“这说明连环画里的故事是居民们喜欢的”,朱振国说,这让他有了继续以民俗题材创作下去的冲动。“创作变成了一种享受的过程”
  在创作最后一幅时,朱振国精心设计出了不同形态的40多个人物,举着布老虎的孩子,手挽手的情侣,打电话、发短信的行人轧在一起,服饰不同、表情不同,甚至连每个人眼角的笑意都不同,生动再现了现代“轧神仙”的热闹场景。

  谋划新动作

  姑苏区欲打造古韵四季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文商旅局负责文化事业工作的华建新告诉记者,整合民俗节庆品牌,姑苏区正通过古胥门元宵灯会、“轧神仙”庙会、端午节庆、盛世观前、天赐七夕节庆、桃花坞中秋诗会、夜泊枫桥等活动,串联起颇有古城韵味的春、夏、秋、冬。而在这一过程中,将丰富品牌的传播形式,此次活动的主题歌、连环画以及纪录片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今后,深挖民俗内涵,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吸引更多居民参与进来,这将成为办好民俗节庆活动的一个努力方向”,她说。□记者 刘晓平

  数说“轧神仙”

  70余万人次尽兴狂欢

  55个“智慧电子眼”护平安

  苏报讯(曹嘉力 叶芊)来自“轧神仙”活动指挥部的消息,三天来,石路地区共有70余万人次参与了“轧神仙”活动,55个“智慧电子眼”覆盖周边区域,确保市民尽兴狂欢。
  据介绍,这55个高清探头覆盖了石路步行街、南浩街、美食街区域范围的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通过总监控指挥平台统一监测、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区公安、交警、武警、民兵、消防、市容市政、卫监、安监等10余支力量共3000余人协同保障,让违章停车、小偷小摸、占道经营无所遁形,商户、游客之间的经营、买卖纠纷也能及时被发现并处置。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