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老苏州”忙些什么“

姑苏晚报 20160201 B第02版

■沈建东


  《说文》说:“冬,四时尽也。”秋收冬藏,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准备过冬,虽然万物凋零,但人们也有了片刻的闲暇,将过往一年的辛苦劳作成果进行总结。他们将劳动所得合理分配,部分卖出以供日常生活所需,部分留待年节时分供全家人享用,鱼肥稻香美,一年劳累顿消,进入腊月,大街小巷已经充满了“过年”的气息,人们起鱼塘、冬舂米、做年糕、杀年猪、吃口数粥、烧松盆、照田蚕、送年盘、祭灶、掸尘……忙年开始,孕育知恩图报、敬畏自然、感激自然,强烈的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构成了年节的主题,至于腊八节、祭灶、除尘等仪式活动则更添年味。
  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开始忙年了。第一要准备年糕。清蔡云《吴歈》咏道:“腊中步碓太喧嘈,小户米囤大户殿。施罢僧家七宝粥,又闻年节要题糕。”旧时,富贵人家因用量大,大都雇糕工到家,磨粉自制自蒸。寻常百姓则在市间采买或自家制作,故腊月糕肆,门市如云。年糕用糯米粉和以蔗糖为之,主要取“高”之意。年糕更有黄、白之分,比如大径尺而形方,俗称方头糕;为元宝式者,名为元宝糕,这两种糕主要是大年夜祀神、春节供奉祖先及馈赠亲友之用。旧时,富贵人家的年糕讲究更多,有专门送给奴婢以示恩惠者,“凡赏赉仆婢者,则形狭而长,俗称条头糕;稍阔者称为条半糕。”原吴中区太湖边渡村一带牵磨装糕有“牵三不牵四,装七不装八”的传统,因为这个时候装的糕是过大年用于祭祖、送礼的,故而对日子的选择十分的慎重。
  旧俗,正月初一到初五皆不设市,所以年节之物在除夕前都须预备完毕,家家户户忙购置南北杂货,鸡鸭鱼肉,纸马香烛,酒肆药铺各以酒糟、苍术、辟瘟丹等送给老主顾,这一切买卖、赠送俗称年市。
  老法苏州人过了腊八开始年节物品添置,市场买卖兴隆。腊月年前城中则互赠猪蹄、青鱼、果品、称送年盘。故而街市上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这第一要紧是要请回各路神仙的纸马,有灶神、井神、圈头(六畜兴旺)、张仙、财神、猛将、紫姑、床公床婆……香和蜡、纸锭、元宝、锡箔亦不可少。
  过年传统有贴春联、年画的习俗,旧时苏州自入腊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苏州玄妙观内,年终岁末,三清殿四周挂满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出售,以寿星、天官、一团和气、芒种春牛等吉祥如意图案的年画最畅销,购买之人多是苏州城四周的乡农,特别是春牛图最为热销,故殿前书画摊内有句行话“三春靠一冬”。可见当时的年画集市之盛。
  桃花坞的木刻年画以造型生动优美,构图丰满逼真,刻工精细雅丽闻于世,清中叶时其取材偏重于城市风尚和社会风貌,代表作品有:《姑苏万年桥》、《西湖十景图》、《对奕图》、《弄鸟图》、《二美奏乐图》、《长寿富贵》、《三百六十行图》等传统优秀题材的年画,甲午战争以后,由于西方石印、胶印的冲击,苏州年画转向农村,形成了纯朴简练、雅俗共赏的风格,以适应于农民的审美趣味和农村祈年丰的习俗。代表作品如:《和气致祥》、《天官赐富》、《春牛图》、《金鸡报晓》、《西厢记》、《白蛇传》、《珍珠塔》《灯船》、《虎丘》《老鼠做亲》等以及适应人们的驱邪拜神心理的《门神》、《灶君》、《钟馗》、《关公》、《张天师》、《姜太公》、《八仙》等,而其中又以寿星、天官、一团和气、芒种春牛等吉祥如意图案的年画最畅销,购买之人多是苏州城四周的乡民,特别是春牛图最为热销,故殿前书画摊内有句行话“三春靠一冬”,可见当时的年画集市之盛。除外在清末出现机印的“画画张”是逛玄妙观的孩子们的最爱了。那些卖年画的到了玄妙观三清殿前便将油纸往地上摆摊,见有人来便拿着自己的年画开唱,兜卖起来。如拿起《老鼠做亲》的年画,这样唱道:“年三十夜闹噪噪,老虫做亲真闹猛。这只老虫真真巧,掮仔旗帜摇勒摇,小小花轿绣花盖,新娘坐勒轿当中……亲戚朋友跟仔勿勿少!”如拿起《灶神》和《财神》的年画,这样唱道:“这张年画交关好!灶君老爷家家要,路头菩萨顶顶好,一年四季元宝滚进来,滚进来哉!”这样一唱立马吸引了许多买年货的市民,特别是孩子挤在人堆里,听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到老还记得唱年华画的情景。还有一种是且行且唱的,就是背着年画在苏州的乡村走街穿巷的卖年画,需要声音洪亮,唱词生动喜气,年画生意也卖得比别人好。
  苏州市井人家过了腊月廿四日,要开始做肉圆子、包蛋饺;包蛋饺是个有耐心的技术活,小煤炉,文火,将猪肉斩成肉泥,加入油、淀粉、糖、葱,讲究的还有加入虾干或者新鲜的虾仁,再将鸡蛋打散,讲究的还要放两个鸭蛋液在内,说可以增加蛋的张力,烧热锅,倒入油,放小一下勺蛋液,再加一小勺肉,用锅铲把它对折,蛋包住肉就成,就开始做下一个。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