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鸳鸯

姑苏晚报 20040726 一卷61页

■桑震凡

我第一次见到鸳鸯是在拙政园,那时我还小,不兴门票的时代,父母递上一张名片带着我就可进园了。园内池塘里,游荡着十多只彩色的鸭子模样的水鸟,后来才知道,那里就是有名的“卅六鸳鸯馆”。身居高雅的园林,那彩色的鸭子也成了苏州城里最了得的鸳鸯贵族。以后再看到的就是动物园里饲养的鸳鸯,那才是不再神秘的生物学上的鸳鸯,确是鸟的一种!

    除此之外,苏州还有种种鸳鸯的图像。早先坊间的绣花,大红大绿的鸳鸯曾是长盛不衰的主题。虽然“乡气”一点,却有民俗的堂皇。吴门画派的工笔花鸟也画鸳鸯,笔触细腻,用今天的话来说可称为鸳鸯的写真。

    “鸳鸯”两字在苏州人嘴里还演绎出不少绝妙的含义。比如,小时候我手拿两只不一样的筷子吃饭,或者脚穿两只不同的袜子,外婆看到了就会说:“格两只‘鸳鸯’勒嗨”。这“鸳鸯”的意思是指两件本应完全相同的物件有所差别,甚至只是细微的差别。可见苏州人的精细。将夫妻比作“鸳鸯”是全国通用的版本。夫妻之外的叫“露水夫妻”,至于现代版的“一夜情”则太直白、过于赤裸裸了!相比之下,苏州人使用“野鸳鸯”一词,则多了几分诙谐和调侃。

    上世纪四十年代,东支家巷有家“鸳鸯礼堂”。礼堂在当时是专供举行红白事仪式的公众会所。那房主`把自家的厅堂辟为礼堂,只想用以办喜事,忌讳办丧事。如何拒绝丧家?其友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为礼堂取名“鸳鸯”。谁家死了人还要成双成对的?不费口舌就把办丧事的拒之门外;而办喜事到“鸳鸯”,岂不大吉大利!礼堂的生意应接不暇,还真是一片红火。这也许是苏州人把“鸳鸯”点化到极致的记录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