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义昌”卤菜店它又回来了

城市商报 20141011 A第05版

■王骏

白发苏州,遗留下来诸多文化瑰宝,老字号就是其中之一。历经岁月风雨洗礼,得以存留下来,只是一小部分。国庆前,百年老店“老义昌”在娄门重获新生,拨弄起老苏州们记忆中的心弦。10多天来,卤菜店“老义昌”从早到晚,长龙摆尾,连恢复这一名号的掌门人周斌都禁不住感慨:老字号的魅力真是无可抵挡。
  其实,对于格外钟情苏州老字号美食的周斌来说,此情此景并不陌生。从2004年起,他就致力于恢复舌尖上的老字号品牌。义昌福包子、杜三珍、老义昌卤菜,三大字号已在他手上复活。现在,他还在筹划让一个文化底蕴更深厚、历史更悠久的糕点品牌能够得以重生。目前正在注册过程中。

  □商报记者 冯佳 文/摄

  一张老照片引发的灵光一现
  130岁“老义昌”再获新生

  如果在网上搜索关键词“苏州 老照片”,会跳出一张别有风情的黑白照,那是苏州旧时商业街的大概风貌,乍一看,一块“老义昌”店招清晰可辨。就是这张不知何故存留下来的苏州老照片,让“老义昌”这家百年老店在销声匿迹七八十年后,涅槃重生。
  昨天,来到这家新近开业的老义昌,队伍足有四五十米长,食客们似乎已司空见惯,不急不躁,很从容。“吃过四回了,口味蛮不错。”年过六旬的周老先生说,他对这个字号名记忆犹新,老底子开在观前街,后来就不见了。
  “你看这张老照片,是不是颇具苏州风情?”问起复原字号缘由,掌门人周斌打开手机上网搜出这张老照片,指着说:“就是它让我灵光一现。”
  1885年创立的老义昌原名义昌福,是家饭店,最先落户观前街,生意渐兴旺后,在石路布下分店,观前老店就此改名为“老义昌”,新中国解放前,观前这家老义昌逐渐衰落倒闭,字号由此淡出。
  当然,如今重获新生的“老义昌”与原先的店内涵并不一致。“其实我是在借船出海。”周斌说,早在2011年,“老义昌”被他重新拾起后,他就一直在酝酿这个字号的重新定位。最后确定两点:一、不再做老本行饭店,改为周斌本人最熟悉的熟食行当;其次,要“海纳百川、兼顾苏味”。他的如意算盘是这么打的:“老义昌”在苏州站稳脚跟后,闯出去,走向全国。口味的多元化,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夫妻肺片、口水鸡、麻辣鸡爪……“老义昌”的卤菜以川味为代表,但同时又兼顾江南风味的菜品:五香酱肉、五香牛肉等也补充进来。娄门店的异常火爆,让周斌的信心更足了。如今市区多家店正在筹划中,预计南环店11月初面市,年底之前将开出6-8家”。

  就爱那一股老底子的原汁原味
  舌尖上的老字号勾起儿时记忆

  观察细致的市民,会发现“老义昌”的门头上,有“杜三珍”三字。其实,这两大老字号现如今为嫡亲兄弟,都是周斌让其得以重整旗鼓:注册、研制产品,恢复字号的生命力。
  说起“杜三珍”,与“老义昌”同样底蕴深厚。杜三珍原名老三珍,创建于清光绪十二年,距今127年之久。当时的业主倪松坡原是肉店伙计,刚开时,除了销售生肉外,杜三珍还经营酱鸭、猪头肉、酱肉等熟食品种。它的酱肉与猪头肉,无论选材还是工序,堪称一流,选用肉质细嫩的土种猪为原料,烹制以火性长的栗树柴为燃料,能把烧熟的肉焖透,吃起来入口即化。店主善于经营,让杜三珍红火一时,陆续开设了4家分店。之后分店交到孙子倪兆洪手里,与职员们共同主持店务,老三珍就改名为杜三珍。由于种种原因,杜三珍和老义昌的命运如出一辙,在上世纪80年代,黯然退市。
  苏州人最会过日子,尤其对吃货上心,每个时令都有应季吃食。对老字号格外上心的周斌想,既然这样,他索性就把原汁原味的苏式卤菜悉数恢复,岂不很好?经过繁琐的注册程序和三年闷头研究其口味及烧制,2008年,苏州人再次见到了旧貌换新颜的老字号“杜三珍”。
  “老苏州的嘴巴是老字号成功复活的唯一标准。”周斌说,比如酱肉,一定要做到挑一块肥肉放在口中,会自然地融化掉,这才是做到家了。又比如叉烧肉,要做到切开后,能让人闻到一股纯正的肉香,那才是真功夫。在坚持成品出炉后,周斌邀请了熟悉老字号口味的老苏州品尝,如果吃下来感觉不对,就立马改良。他还专设了热线电话,一有口味异常,吃客立马会有反馈。
  “真的很有老底子的味道啊!”周阿姨是“杜三珍”的常客,她最爱的猪头糕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最吸引她的就是那一股老苏州的原汁原味。“老底子逢到大节日能轮上吃一回,真是欢天喜地。”周阿姨说,这个味道已经深入骨髓了,一尝就知道。后来因为买不到,她就尝试自己做,但程序繁琐口感又一般,杜三珍恢复猪头糕后,她就常常来买点。
  去年夏天,经过阊门的老苏州们欣喜地发现,记忆里的夏日美味——五香小肉又回来了。兴起于清中晚期的五香小肉,一度深受百姓青睐。“过去,五香小肉可是大热天里最好的下酒菜。”家住上塘街的李老已年过七旬,牙齿都不太灵光了,还会惦记五香小肉。“老早到了夏天,一些卤菜店就在门口架起一口黑漆漆的大锅,光着膀子的厨师就从油锅里一勺勺捞起小肉,撒上五香粉,那味道真是把人的馋虫都勾出来了。”李老先生说,尝一口五香小肉,过去的美好记忆就跃入脑海。
  一碟五香小肉、半只盐水鸭、冰啤一瓶,一旁电风扇摇头晃脑,夏日里,老苏州们最爱在这样的情调里悠哉生活;到了大如年的冬至,有铜钿格要吃一夜,熝鸡、熝鹅等熝系列餐桌上必须有……“这些传统美味可以说融入了千百年来苏州人的消费习惯。”周斌说,苏州人有情致的市井生活场景给了他灵感,他努力复原了一系列特色卤菜:如春天的酱肉、酱大排等酱系列;夏天的糟鹅、糟白肉糟系列;冬天的熝系列。
  记忆中的美味又回来哉!这让苏州人欣喜又捧场,杜三珍在短短6年中就迅速拓展出65家门店,其中苏州市区64家,昆山一家。即便遍地开花,大多门店如今仍要排队购买。

  在“不变”中求“变”百年老店的时代蜕变

  如果说原汁原味的文化传承对于苏城的老字号来说是心脏,那么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则是血肉。“虽拥有金字招牌,但若躺着吃老本,只能惨淡经营。”提及周斌恢复字号当年辉煌的奥秘,他说就是“在不变中求变”。
  “老底子的风味必须坚持。”周斌说,他秉承着许多的“坚持”,比如坚持所有卤菜原料都用活物、坚持烧制卤菜就靠一包中草药,近阶段,他还在动脑筋坚持恢复老底子卤菜店前店后坊的旧时模式。“因为熟食对新鲜度要求极高,现做现卖的熟食一定是佳品。”周斌说,他将把工厂打造成半加工厂,每天按门店需要数配置半成品,统一发送至门店后,由门店进行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如此,这口味的新鲜纯正就更没话说了。
  周斌说,保持这精髓的“不变”,才不会脱离苏式老字号的轨道,让百年老店记忆中的风味经久不衰,11月初将面市的南环店就将重现“老作坊”。
  但又有一些必须求变改进的环节。“老字号企业必须与市场对接,有自己的生存战术才能立足。”周斌说,他也一直在尝试求新求变。从小处说,他微调了卤菜的口味,如今糖和盐的用量已比过去大减,清淡、健康才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老义昌”的恢复并创新,打造川味卤菜的连锁品牌,就是他在求变中的大动作。如今,他已建立专门团队继续完善“老义昌”的产品线,为全国连锁发展冲刺。而他则继续寻找机会让失散的舌尖上的苏城老字号重绽光芒。近来,他正酝酿将年岁更为悠久的一家苏城糕点老字号,恢复其本来面貌,让它重生。“店会设在老阊门一带,我想在原址附近寻地复原。”周斌说,他心中基本已有谱了,接下来就是该怎么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