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精彩点击苏州七雄

苏州日报 20050122 二卷80页

■建伟、嘉球、允上、高坡 云 赞王 莉澜 源

引言 

    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五市(县)和吴中、相城两区,是全国县域经济中令人瞩目的苏州七雄。苏州七雄,明珠璀璨,8488平方公里吴中大地为之熠熠生辉;苏州七雄,众星拱月,苏州这一最具活力的新兴制造业基地由此充满勃勃生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七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面对科学发展和宏观调控的更高要求,苏州七雄咬定发展不放松,令很多常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现实奇迹。日前,本报驻各市(县)区记者联合采访,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发展镜头。 

    张家港 

    关键词―――集聚 

    张家港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刷新大企业的规模。 

    大者更强―――岁末年初,江苏沙钢集团再传喜讯:2004年营业性收入达到310亿元;高档次线材板坯在国际市场上让中国钢铁产品扬眉吐气,自营出口突破4亿美元,是2003年的近20倍。 

    强者成群―――上规模的大企业在张家港集聚。去年,沙钢集团、华芳集团、国泰集团、永钢集团营业性收入都突破百亿大关。在领跑者的身后,还有一批销售额超20亿元的企业群。2004年张家港市总资产超亿元、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超过了160家。 

    集群抱团―――以产业链为纽带,核心企业和众多相关企业支撑起一个个极具竞争力的产业。沙钢周围集聚了浦项不锈钢、彩钢板加工、钢工艺品等诸多企业;国泰集团的外贸订单养活了一大批纺织服装企业,也降低了自身的物流成本。 

    产业集聚最终体现到资本和人才的高度密集上。在张家港保税区20多层的化工品大楼里聚集了400多家化工品制造和贸易商,每天上亿元的资金在楼内流动。张家港,也在财富集聚中得到提升。 

    常熟 

    关键词―――优美 

    2004年,殷实的常熟人拿起了“画笔”,“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由此更美。 

    2004年,常熟率先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成为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在加拿大尼亚加拉市的“全球城市选美”会上,一举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在全国县级市中第一个拿到“绿色奥斯卡”奖。 

    打造“生态常熟”,这是常熟人贯彻科学发展观最响亮的口号。去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065.6万平方米,城区新增绿地面积5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4.5%,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8.4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复查和“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国家卫生镇“满堂红”;省级卫生村的覆盖率达到了95%;“全国环境优美镇”添加到了5个。“亮山工程”让老常熟新常熟统统眼睛一亮。 

    创造环境,等于创造了经济实绩:去年新批外企172家,新批外资项目248个,新办民企1705家,新增工商户10960户,全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6亿元。 

    2004年,让450万苏州市民感动的还有一个人格优美的常熟人―――常德盛。 

    太仓 

    关键词―――发力 

    太仓,苏州惟一沿江又沿沪的县级城市。太仓的发力点,选择在沿江沿沪金三角。 

    沿江发力―――已建成23个大小泊位,其中9个万吨级,还有6个万吨级泊位正在抓紧兴建。太仓至台湾集装箱航线去年12月29日首航成功,从今年起每年将新开2至3条近洋航线、5至10条内支线,到2007年,太仓港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届时,太仓38.8公里的长江岸线及其纵深261平方公里的黄金腹地上,能源、造纸、化工、物流四大临江产业板块将迅速崛起,继而是一座现代化的新港城。 

    沿沪发力―――接轨上海老大哥,不仅要接轨资金、项目、科技、人才和信息,而且要接轨城市化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融入国际大都市圈。在沿沪这块福地上,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小的规模型项目,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好项目。 

    发力,能把目标变成可能,要使后来者居上。 

    昆山 

    关键词―――魅力 

    魅力不是昆山的商标,却是2004年昆山精彩的瞬间。 

    2004,昆山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十大“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魅力,表现在每天新增2家外资企业,每天10个私营企业在这里开张,无限商机扑面而来。高密度的资本集聚和人才集聚,在20年间把一个农业区变成长三角耀眼的明星,这里的IT制造链甚至成为全球IT产业的“晴雨表”。 

    崛起在上海和苏州之间,昆山的魅力也许正得益于这两个城市。一方面是兼收并蓄、包容万有的海派风格,一方面是雅致淳厚、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在全球化背景下,昆山的魅力,又表现在这个典型的“鱼米之乡”成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深度竞合的大舞台。 

    除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高效政府服务,昆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样令人心驰神往。由国际级文化名人顾炎武和国际级文化遗产周庄构成的文化内核,在这个价值向度逐渐回归经典的时代,魅力凸显。当文化重建成为这个城市公民的内在精神冲动,魅力就成了结晶在城市面孔的铭牌。 

    吴江 

    关键词―――加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吴江。”2004年,吴江人用令人称奇的“吴江速度”,在苏杭之间写下了色彩斑斓的浓重一笔。 

    加速,加速,再加速,吴江人用加速作锤,锻造出锃光闪亮的精彩与辉煌。翻番,再翻番,四年翻了两番。这是吴江进入新世纪4年对“两个率先”最好的诠释。财政收入、民资投入、外资引进、进出口总额等9项主要经济指标齐刷刷翻了两番。 

    加速的背后,是吴江对“两个率先”的执着追求,是吴江对“外资民资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执着信念。2004年,吴江完成了125亿的民资投入。外商投资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进出口总额111.28亿美元,成为全省第二个进出口总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县(市)。 

    加速,成为2004年吴江最精彩的代名词。城市在变美,生活在变化,吴江农民灿烂的笑容始终写在脸上。政府掏出600万元,为农民就业和培训买单;土地换保障制度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成为吴江农民养老无忧的“双保险”。当然,这只是吴江实施农村“六大工程”和“六有体系”的点点滴滴。 

    吴中区 

    关键词―――富民 

    2004年,吴中区老百姓的钱袋子比过去鼓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8元,比上年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7759元,增长12.4%。 

    2004年,2000多家民企再入吴中,带来了近60亿元的注册资金;农村养老保险让农村老年农民享受到了城里人的“退休待遇”,每月领取120元;农村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农民每年从股份合作社分到红利。 

    送给百姓的致富金钥匙是知识、技能和致富经,3万多农民走进课堂,500多期培训班让握锄头的手学会了“吃饭”的新本领,10多万农民“洗脑离田”,成了制造业的新兵。 

    吴中人富民有道,把工业集聚到城南工业带,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电子资讯为主的新型工业群。吴中人富民有道,一杯茶,一只蟹,一羽鸡,一棵茶,一头羊,一株苗,“六个一”真经传授到千万农家,仅东西山茶农一年就从碧螺春里掘出了2000多万元。 

    作为长三角的后花园,吴中人富民有道,始终盯牢旅游业。2004年,406万中外游客在环太湖留下了足迹,也为当地人留下了32亿的旅游收入。 

    相城区 

    关键词―――激情 

    激情,相城这座不足4周岁的新城区处处充满激情。 

    从2001年2月28日相城区作为一个新建区在苏州城北站起来的那一天,34万相城人就怀着满腔激情,开始了建设绿色生态现代新相城的精彩演绎。从大开发、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到高速度发展、高强度投入、高水准建设、高效率运作,相城澎湃着建设和发展的无尽激情。 

    投入14.5亿元新建改建道路162.5公里,形成了“五纵五横两联”的城市副中心快速交通框架,传出了一星期筑路一公里的激情故事;58只生态公园,6亿元巨资买绿,填补的不仅仅是相城没有园林的空白,还使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的城市有了“绿肺”;6万失地农民农保改城保,成为苏州市第一批享受城镇低保的失地农民。 

    2004年,是激情相城的又一个激情之年。当年新批外资项目146只,注册8亿美元,新办私营企业1119家、个体工商户8726户,注册资本27.64亿元,成了相城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继上年的财政收入增幅列全省前茅,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再攀新高,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达54.2%。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