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船竞发直逼亿吨大港──苏州沿江港口经济见闻之一

苏州日报 20050331 二卷120页

■钱建伟、徐允上、商中尧

编者按 

    世界上有句流行语:“物流业是第三桶金。”这个观点和我们苏州新一轮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水平的重大决策,而交 通运输物流业则是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门类。苏州北枕长江“母亲河”,发展港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物流业条件得天独厚。为了进一步促进苏州港口经济和交通运输物流业,本报日前组成专题采访组,驱车数百公里,对苏州沿江港口经济作全方位扫描,以期推动苏州交通运输物流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苏州港是座不夜港。 

    清晨,一批张家港引航站的引水员准备下班,在他们的努力下,一艘艘满载着各种货物的万吨轮鳞次栉比地停靠在长江深水码头上。这时,岸上的港机群开始快速装卸。这一幕幕生动的场面每天都要在苏州港上演。 

    长江流经苏州,留下了140公里的宝贵岸线,一半以上可以建深水码头。2003年6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利用苏州通江达海的有利条件,将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成优势互补的苏州港,合力打造江苏第一大外贸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年轻的苏州港厚积薄发蓄势以待,配备着现代化港口机械的万吨码头已有51个,年吞吐量超过9000万吨,亿吨大港的桂冠唾手可得。 

    在偌大的张家港港区,港口管理人员在宽广的码头上像指挥官一样拿着对讲机现场指挥港机作业,机械工人掌握着“大桥吊”的操纵杆在高空中游走自如。这一天张家港码头上的“大桥吊”起得特别早,外轮排成一溜等待它来卸货。张家港港务集团现场负责人介绍说,别小看了“大桥吊”,它身躯魁梧,力大无穷,抓运集装箱可是一把好手,一次能吊起几十吨的货物,一艘万吨轮上的400个集装箱被它折腾大半天就“乾坤大挪移”到了岸上。它的身价同样不菲,抵得上百辆宝马车。苏州港各码头上的大桥吊、大门机等港机都是世界大港口的主流配置。码头的货物堆场“货满为患”,来自东南亚、南美洲等国的深山大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相聚,美洲的大豆、美国的化工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都通过港口被送往沿江腹地。张家港口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原木和大豆集散地,进口液体化工品到岸价格的涨跌将影响世界各主要交易市场上的报价。 

    在相邻的常熟港区,每天上千吨的纸浆运入港口,供应当地大型造纸企业使用。中石油、华能、埃克森美孚等国内外石化能源巨头则同时相中太仓港区,在他们眼中,太仓港是进军远洋和辐射内地的最佳中转集散基地。 

    目前,张家港港区已初步形成了化工品、钢材、建杂、粮油、集装箱等专业产品流通体系,与全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的14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每天有10多艘外轮进出张家港;太仓港区石化原料、能源中转量十分庞大,最近又与我国台湾开始通航,集装箱贸易增长迅猛。常熟港区纸浆纸张和钢铁的吞吐量相当稳定。如此出色成绩单让周边的上海港和宁波港也开始对苏州港刮目相看,争相提出与苏州港“结盟”,以谋求在未来货源竞争中占得先机。 

    错位发展,使整合后的苏州港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快速发展的势头,品牌效应、集聚效应逐渐明显。在苏州140公里宝贵的长江岸线上,苏州港已建成万吨泊位51个,其中,太仓港区10个,常熟港区8个,张家港港区33个。去年,苏州港口吞吐量9060万吨,几乎是两年前的一倍。今年前2个月,则完成货物吞吐量2450万吨,同比增25.4%。而按照规划,到2008年,苏州港将投入使用100个左右的万吨级码头,张家港和太仓港区年货物吞吐量均超过1亿吨,集装箱吞吐500万个标箱。这样的数据足以与当今国内国际的大港口媲美。 

    苏州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沿江,新的优势在沿江,新的潜力在沿江,新的希望在沿江;整合,冲刺,跨越,苏州的港口经济正如滚滚长江涌动着无穷的能量。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