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丸秘方和昆山顾姓老人

苏州日报 20150515 B第02版

■杨瑞庆


  六神丸产于苏州,是举世闻名的中华神药,但其制作秘方却与昆山有缘。这个信息载于《苏州市志》中《雷允上和六神丸》一文,披露了六神丸秘方出自“昆山顾姓老人”之手的事实:时有昆山一顾姓老人常到草药摊度日,告以大兵之后必有大疫,愿将家藏“六神丸”秘方赠雷,如能配制发售,必获大益。雷得此秘方,……营业大盛。
  六神丸功效奇特,享有灵丹妙药的口碑,因此,对它创始、制作、传承等一系列环节秘而不宣,这是雷氏族人300多年来必须“守口如瓶”的家训。当要编志时,对于六神丸的生产细节只能轻描淡写,但对于曾经得到贵人相助的恩赐却没有忘却,所以族人代代传诵着“昆山顾姓老人”曾经鼎力相助的功德,是他的慷慨奉献,才使雷允上药店转危为安。对于编志人同样可敬可佩,当听到雷家人讲出了秘方的出典后,没有一笔勾销,而实事求是地记录在册,才使后人了解到六神丸秘方的来历真相。
  这位功德无量的献方者只有姓没有名,可能是当时他谦虚隐瞒,也有可能是时隔久远忘记了大名,所以只有一个模糊的“顾姓”印象。当然,这位老人的功劳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份家传秘方,六神丸能有今天的辉煌业绩,主要靠雷氏族人前赴后继的传承。
  在中国中医药界流传着“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之说。“雷允上”初创于苏州,后移师上海、无锡,最后再回到苏州发迹,成为中国传统药业中的驰名“老字号”。一个著名药房何以辗转在沪宁线上的三大城市,那先要了解雷允上药店的来历。据清《吴县志》载,雷允上是一个当地儒医,不仅是吴地的一位医界高手,还是药界能人,追求所产中药能产生“诵说芬芳”的口碑,因此就将药店命名为“雷允上诵芬堂”,随后发展得一路顺风。
  正当雷允上大展宏图时,太平军的战火烧到了苏州,雷氏后人雷纯一就逃难到了上海,并在老北门挂牌重操旧业。为了打开局面,一方面,他试制良药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他行善积德多做善事来拉近药店与百姓的关系。但即使苦心经营,药店仍无起色。
  到了雷纯一之子雷滋蕃继任的年代里才使药店有了转机,因为他遇上了一位来自昆山的顾姓老人,获得了他献出的“六神丸”祖传秘方。雷滋蕃如法炮制,终因功能奇特而一炮打响。一时间,雷允上药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终使“诵芬堂”走出困境,起死回生。
  但当时在上海的其他雷氏族人十分眼红雷滋蕃店研制出的这款新药,一致要求他公开秘方,让其他族人一起经营。雷滋蕃当然不肯,因此招来了族人的愤恨。一气之下,雷滋蕃带领一班人马移师无锡,还是挂起了“雷允上诵芬堂”的店牌,并且把六神丸做得更加产销两旺。
  眼看雷允上后人四分五裂,族内长者为此担忧。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长辈调解,无锡店才迁回苏州重新开张。
  那“顾姓老人”为何要在上海传给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雷允上后人呢?据《苏州市志》披露,那年发生瘟疫,难觅良药。可能“顾姓老人”年龄已大,跟随小辈在上海的雷允上药店附近颐养天年,当他看到曾经红火的著名药店难以为继时,就想去帮一点忙。也有可能在和雷允上的日常交往中,曾得到了他们良药配送的关照,到了非报恩不可的时候,于是“顾姓老人”当机立断,向他们提供了祖传的六神丸秘方。
  六神丸由麝香、牛黄、珍珠、冰片、蟾酥、雄黄六种名贵中药组成,按一定比例磨细、搅和,做成形似细小菜籽的丸药,外附百草霜衣,色泽黑亮,形态精细。在欣喜六神丸取得了辉煌业绩的同时,雷家人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昆山顾姓老人曾经给予的鼎力相助,应该酬谢那个曾经无私奉献的“昆山顾姓老人”。幸运的是地方有指,姓氏有指,顺着“昆山”和“顾姓”的线索四处搜寻,恩人终于浮出水面。遗憾的是不知何因,还是没有记下这位“昆山顾姓老人”的确切姓名。
  不久,顾老去世,雷家酬谢顾家后裔10万两白银。至20世纪初,雷家为感念老人,又攀起了姻缘关系,将雷家族中一女嫁与老人外甥彭嘉滋。为回报社会各界多年来对雷允上药店的支持,1921年,雷氏后人雷滋蕃又捐出良田1200亩和一笔现款,在苏州通和坊创办了“纯一小学”,1925年又扩充为“纯一中学”,以纪念雷允上的重要传承人雷纯一先生,并聘请彭嘉滋为该校的首任校长,后来彭嘉滋还当上了吴县教育局的局长。□杨瑞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