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县商会的 劳军捐款

苏州日报 20150828 B第02版

■相明洁


  吴县县商会,前身是成立于1905年的苏州商务总会(1916年更名为苏州总商会,1931年始称吴县县商会)。商会旨在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但更名伊始,吴县县商会便遭遇了艰难时世,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意欲侵吞我东三省。
  都说商人重利,只顾赚钱,然国难当头,商人们的爱国热忱被激发,从一页页泛黄的吴县县商会档案里,我们看到的是苏州商人忧心国运、急于为抗战出力的拳拳心意。在一致抗战的呼声里,吴县县商会致电国民政府,呼吁“先息内争,共御外侮”,并开展提倡国货、禁售日货的活动,在全市商界募集抗战物资和捐款,支援抗战前线。1931年11月,继辽宁、吉林被攻陷后,日军又向黑龙江省进犯。时任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马占山布防于嫩江北岸,扼守嫩江桥,与日军展开激战。前线危急,苏州市民忧心如焚,当闻听得马主席“誓守危疆,力保领土”,吴县县商会忙不迭地发起通告,送至各报馆、各公会,号召爱国人士捐款慰劳江桥抗战的官兵,而各行各业商人也积极响应。江桥抗战历时半个月,最后虽告失败,但苏州商民空前团结,踊跃捐款,也反映了当时全国上下一致抗日的热潮。
  1933年初,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开赴喜峰口一线,据险抗敌。开赴前线之时,军长宋哲元写下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第二十九军前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装备很差,全军只有野炮、山炮10余门,重机枪不过百挺。虽然武器落后,但全军将士均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宋哲元据此建立了“大刀队”,士兵人手一件标志性武器——青龙大刀,练就一套娴熟的刀法功夫。3月10日、11日,大刀队在喜峰口二次夜袭日军。官兵们身携手榴弹,手提大刀,在夜色中踏雪前进,用生命演绎了一曲雄壮的“大刀进行曲”,那些还在睡梦中的日寇纷纷被砍杀。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抵抗侵略的首次胜利,使全国人心为之一振。天津《大公报》称喜峰口抗战“竟能使骄妄气盛之日军受偌大打击,此诚足为中国军人吐气”。喜峰口战役和大刀队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4月4日,吴县县商会函复江苏全省商会联合会,为“援助宋部,藉鼓舞士气”,先行汇解大洋五百元,“聊申牛酒之犒”,以表达苏州商民对抗战的支持和对胜利的喜悦。
  4月9日,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亲笔回复吴县县商会,“暴日自陷我东北,愈肆猖獗,固为全国所痛愤,实亦军人之大耻”,并谦称“此次喜峰口、罗文峪各战役,赖各方之指导、民众之援助,官兵奋不顾身,得以小挫敌锋”,拜领捐款之余,“愈滋感愧”,表示“顽寇未除,枕戈时惕。唯有矢志歼敌”;为示郑重起见,还特地随信附上捐款收据一张。宋军长于战事正酣之时,百忙之中仍提笔回信,可见其为人之忠厚与坦诚,极大鼓舞了商会所属各行业业主的爱国行动。
  这种对二十九军的好感一直延续到了“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丢失士兵为借口,向驻守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寻衅。宋哲元一面与日军斡旋,一面发表守土抗敌的通电,后又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反攻平津。“国难严重”中,吴县县商会坐不住了,号召所属公会“应各本爱国热忱,自由捐输,以佐军需”。而吴县席业公会随即响应,召集全体同业,“凑集钞币贰拾伍元,小洋叁佰角”,并函请吴县县商会查收汇转。众所周知,凉席为季节性商品,本小利薄,席业业主能将日常卖席的微利所得捐出,全凭的是心中那一片抗日救亡的热忱。
  这一笔笔劳军捐款,寄托的是对抗战胜利的希望,也是国人对团结抗日的期盼;这一张张劳军捐款档案,记录的是对侵略者的愤怒,也是被空前激发的爱国心。今天,再来看这些档案,我们要铭记的,是国弱民受欺的历史教训,而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一致抵抗侵略的抗战经验,也更坚定了我们团结奋进、迈向强国梦的脚步!

  □相明洁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