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抢救邾公牜钟

苏州日报 20150828 B第02版

■金弋


  □金弋

  吴县光福玄墓山在邓尉山南麓,古木森森,遥临太湖,景色幽绝。唐代天宝年间建天寿寺于此,宋代宝佑时又建圣恩寺。明清两代,两寺归一,改名天寿圣恩寺,经天目山万峰祖师来此兴建大殿、法堂、塔院、钟楼,蔚为大观。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数次驾幸,盛极一时,为光福丛林之首。由于历史悠久,寺中藏有不少古代名家书画、汉玉瓷器,其中尤以周代铸造的邾公牜钟(如图)为稀世珍宝。
  “邾”系周武王时封古颛顼后裔于山东所建的一个小国,春秋时封为子爵;“公”为对国君的尊称;铸该钟者名牜,因而得名。钟高尺许,上铸乳丁三十六个,俗称“奶子钟”,为古代乐器。如敲击每个乳丁,可以发出不同声音,清脆激越,悦耳动听,为镇山之宝。每年只在正月初九“天生日”的盛大庙会中公开展出一次,平时绝不示人。我是光福人,小时候曾随外婆、母亲于该天谒寺进香,亲眼见过,但当时不知其珍贵历史价值,仅有一种神秘感觉而已。
  一九三七年冬,苏州沦陷,日寇在光福驻有警备队,我还记得其番号为“矛字一三一八部队岡琦队”,警备队长大岛是个杀人魔王。为了“以战养战”,并便于搜山,以捕捉抗日军民,日寇将玄墓山参天古木肆意砍伐,首批二千棵,再次一千余棵,一个郁郁葱葱的大好森林,在一个多月中被砍伐殆尽。寺中珍贵文物,亦面临被日寇劫夺的厄运。
  就在此时,又发生了该寺住持心朗和尚叛变通敌的事件,这批寺中文物,更是濒临虎口,岌岌可危。
  新四军东进抗日以后,我太湖游击队在薛永辉司令员(原名张伟,为无锡县军事科长,后调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二营任教导员)率领下,插入濒临太湖的光福、西华地区,打击日寇。本来新四军为保护风景名胜区,严禁砍树。但现在情况突变,与其古树被日寇全部抢走,不如给人民群众得一点益,于是发动大家进山,与敌夺树。该寺住持心朗和尚看到群众上山,带领僧众出面干涉,群众感到和尚对日寇砍树半声不哼,对老百姓则气势汹汹,一怒之下,打了一个和尚。心朗认定是新四军秘密交通员动的手,就向日寇警备队大岛密告,致使我秘密交通员被杀害在光福。心朗随即遁往苏州城内,继续指使寺僧与新四军为敌。不久,新四军杨团长率一个营从宜兴根据地渡过太湖,来到光福,驻在陈家坞村,时已返回寺中的心朗写密信向日寇报告,幸被我方进寺的游击战士发现,当场抓获。经请示领导批准,遂将通敌和尚心朗镇压,封闭古寺,并把寺中一批珍贵文物,包括邾公牜钟,从虎口中抢救出来,秘密移藏到长崎岭西湾村基本群众须老太家中,妥善保护。
  当时苏州光福镇绅士申子培是玄墓山圣恩寺名义上的“护法”,二百多亩庙产、田单及经济进出账目都控制在他手中。太湖游击队与他进行接触,要求在另选住持时,必须保证不得和新四军作对,寺中庙产也应该民主管理,吸收当地公正人士参加。经协商成功,乃由从镇江金山寺来的融宗法师来寺住持。融宗到寺当天,薛永辉司令员即亲自访晤,欢迎团结抗日,并说明文物仍当复归寺中,希望能坚守秘密,妥为保护,不陷敌手。一周以后,就由新四军邓尉区黄惠群副区长亲自将文物送归寺中。融宗法师深感责任重大,经再三考虑,决定将邾公牜钟于当天晚上移至山内,沉入深井井底,以求万全。
  一九四二年冬,日寇风闻寺中藏有古钟,光福警备队将融宗传到队部,由大岛中队长亲自盘问,融宗法师坚不吐实。日寇又将乡长俞宝生传到,一起逼问,企图从中发现端倪。不料俞乡长也说不知。日寇威胁说:如不交出古钟,明天罚交树柴十万斤(一千担),两人均表示为难,日寇继而吼叫,要把他们关押起来。面临如此危急关头,两人仍面不改色,坚守秘密。大岛作出决定,扣押一个,放出一个,去把古钟送来。融宗法师和俞宝生乡长都主动表示愿意扣押,因为实在不知有此古钟。经过一场生死较量,日寇无奈,只得把两人放回。
  第二天,日寇不甘心失败,武装进寺搜查,翻箱倒柜,幸古钟已沉入井底,仍然一无所获。下午伪保安队再次入山抢走两船树柴,我太湖游击队在半途截获,并俘虏了部分队员,打击了敌伪气焰。
  一九四三年春,日寇仍未甘心,再次将融宗法师押到木渎警备队进行更加凶狠的逼问。融宗法师推说古钟在国军西撤时已带走。日寇见硬的不行,又以金钱引诱,表示愿出高价,法师不为所动。日寇终于凶相毕露,掏出手枪,猛拍桌子,厉声吼叫,非把古钟交出不可,否则立即杀死。融宗法师从容不迫,镇定声称:“我进庙时只听说过此钟,但从未见过,我也不会变戏法,变不出钟来,要杀就杀吧!”日寇终于黔驴技穷,只好仍将融宗放回。
  一九四九年春,苏州解放,融宗法师将古井之水抽干,取出井底秘藏七年之久的珍贵古钟,于一九五一年经光福乡人民政府将它献给了国家。直到现在,该钟珍藏在南京博物馆,并在《江苏历史陈列》中予以展出。这时,笔者已进入苏州博物馆工作,再次目睹了这一幼年时在家乡见过、后又历经劫难、终得平安无恙的邾公牜钟。至于这段虎口抢救古钟的经过,理所应当随着古钟流传后世。值此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撰此文以作纪念。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