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驶往香港──船身长1.4米宽0.47米 永久收藏香港海事博物馆

苏州日报 20050627 六卷075页

■蒋丽英

本报讯(记者 蒋丽英)“7月份,郑和宝船就要从太平正式驶往香港了!”看着自己历经一年心血精心打造的郑和宝船就要离开自己,驶往香港海事博物馆,相城区太平镇的民间艺人徐海林的心情非常复杂,“有点舍不得,但是非常骄傲。” 

    摆放在记者面前的这艘郑和宝船,船身长1.4米,宽0.47米,经过做旧处理后,巍峨雄伟。船上的门、窗、船舱盖,包括梯子、锚、帆等所有零部件,都能像真船一样活动使用。“如果按比例放大之后,它就能在海里航行。”徐海林说。 

    2004年6月,徐海林船模在南京的一次民间工艺品展示会上展出后,引起了当时正在筹建香港海事博物馆专家的注意。回苏后,徐海林就接到筹备组专家的电话,请他做一艘郑和宝船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徐海林祖父和父亲都是造船工匠,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他从小就耳熟能详。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什么样?不光徐海林不知道,就连目前专门研究郑和的专家学者也一直没有定论。2004年11月,徐海林根据当时唯一能够提供线索的《天妃经》上的描述,将宝船制作出来,但是香港方面的专家一看就否认了:“这不是一条能在海里航行的船。” 

    能够在海里航行的船究竟什么样?徐海林一边遵循专家学者的意见,一边继续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开始着手制造第二艘宝船。这时,一本20年前的有关船舶资料的杂志引起了徐海林的注意,杂志上有一则消息说在韩国的新安港口发现了一艘700多年前的中国古船,并配有出土船只的遗骸。这艘船当时被命名为“新安古船”,也是迄今为止出土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航海船。最后,专家学者一致决定,宝船的外形根据《天妃经》上图画制造,而内在结构就根据出土的新安古船复原图。 

    “这艘船不知道改了多少次了。我也不记得香港方面的专家来了多少次。每次专家来就把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拍成照片带回香港,然后下次来的时候再把那边的意见带回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香港海事博物馆开馆的日子确定,宝船就要启程远航了。香港方面也将给我和爱人寄请柬过来,邀请我和宝船一起去香港。”徐海林说。 

    据悉,徐海林制作的这艘郑和宝船是即将开馆的香港海事博物馆最重要的一艘船模。海事博物馆已经以船模为样本,制作了郑和宝船一系列的纪念品。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