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农民为啥欢迎集中居住

苏州日报 20050319 六卷002页

■苏菁

工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民向居住点集中,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节约宝贵土地资源的有效办法。集中居住的核心在于怎样安置好,让老百姓能够心甘情愿接受“集中”――― 

    去年12月15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昆山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时,对千灯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千灯镇拓宽途径,让失地农民不失业、失宅不失居,失业不失利的做法很好。此后,李源潮同志在多种会议上,又介绍了该镇在安置拆迁农民中的一些好办法。 

    在千灯,只要提起集中居住,那里的老百姓,无论是已经搬入集中居住点的,还是尚在等待拆迁中的,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会绽出满意的笑容。他们说:“进入集中居住点,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有了一笔存款。” 

    千灯老百姓为啥欢迎集中居住?记者走进了千灯农家的幸福生活。 

    三小区聚起7000户农民 

    进入千灯镇区向南不远,马路边上一幢幢掩映在绿化带中的住宅楼便映入眼帘,这就是千灯镇三个农民集中居住点之——大唐新村。按照规划,这里将建成一个有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拥有邻里中心等小区生活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农民小区。 

    位于苏沪公路东部与上海接壤的千灯镇,是有2500年历史的古镇。近年来,该镇依托区位优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因镇上有多家电路板企业,被誉为“华东电路板之乡”。前年,还为神舟5号、6号生产过配套产品。作为苏州对接上海的前沿地区,千灯今后的产业发展,定位于建设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的现代产业。去年,该镇为整合土地资源,开始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 

    千灯镇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共分三处,大唐新村、古镇区、新镇区,总建筑面积为120万平方米。计划在2-3年内,将所涉的7000余户家庭全部迁入这三个居住点居住。为了让拆迁的老百姓有所选择,三个居住点提供的房型丰富,有普通公寓楼、小别墅、商业门面房等。在该镇拆迁办的工作记录中记者看到,到目前为止,该镇已经有1500户完成拆迁,入住三个集中居住点。 

    算一笔明白账 

    如何评价集中居住,千灯镇的领导和群众异口同声一个“好”字。镇党委书记王金兴算了一笔账:等这三个居住点建成后,全镇可置换出土地3000余亩。

    而从目前已经整合出的临沪地区2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来看,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益不可估量。如去年年底,那块地刚平整好,台湾著名电子企业“日月光”就与镇里签下了合约,将在该区域投资建设一个总投资规模约为25亿美元的电子企业。而首期5亿美元项目建成后,就将给千灯提供4万就业岗位,将大幅度拉动当地就业和百姓增收,并提升昆山IT产业板块的技术含量。 

    大唐新村村民柳海珍家自去年10月份迁入集中居住点大唐新村。她给记者算了三笔账。 

    第一笔:过去她家虽然住着280个平方,但因年久失修,加上人口少,家里特别冷清,冬天晚上睡觉要盖8公斤的厚棉被。迁入新居后,全家分两处住,小家3口住三楼120平方米,公婆住一楼50平方米,老小分开又便于照顾,家人之间亲情反而更浓了,晚上睡觉空调一开,只需盖个2公斤棉被。 

    第二笔:过去很少注意卫生,柴草墙边乱堆,垃圾随便倒,现在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大家垃圾不舍得乱倒,要用袋装好后放在门口,乱堆乱放也没有了,生活环境没话讲。 

     第三笔:过去从住的地方到街上购物,路远又不好走,晚上娱乐就是搓搓小麻将,现在出门就是大马路,坐车也方便,想去哪就能去哪,四周绿化优美,绿化道上散散步,逛逛商店,生活更丰富了。 

    让百姓走得开心住得称心 

    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欢迎集中居住?千灯镇党委书记王金兴认为,打造农民集中居住点,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让农民住得比原来称心。 

    在集中居住点之一大唐新村村民谢玲芳家,记者看到:这是一套外观上与常见的农民小楼差别不大的三层别墅楼,但在造型和房屋结构上设计却十分科学合理。门外各家有一片绿地,门内是片院场,约有20余平方米,谢家在院场西角挖了口井,在井边置了个洗衣用的浴缸和洗菜池,场地上晒满了东西,有肉、鸡、衣服等,很符合农村人的传统生活习惯。屋内则是有线电视、电话线、电线、宽带四线入地,通风敞亮,功能区明显。一楼是客厅餐厅厨房,以及女主人经营女红的地方;二楼,中间是个客厅,两边分别是老夫妻俩和女儿一家的卧室,有两个卫生间;三楼是阁楼,可以堆放杂物,外面还有个很大的平台。厨房里用的是天然气,生活污水全部实现统一排放处理。谢玲芳说,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觉与城里人一样。 

    其次,王金兴说,要让农民走得开心。千灯在此次拆迁安置中,坚持三大原则:“失宅的农民不失居,失地的农民不失业,失业的农民不失利”。而且各项保障措施和补偿金及时到位。安置办法中有几条非常人性化的规定:每个拆迁户与拆迁办签好搬迁合同后,当场就可拿着合同去三个居住点看房订房;签好购房合同后,即可到拆迁办拿支票。还有,无论此人原来是否有房,或住多大房,在这次拆迁中,都必须安置一套房等。 

    百姓叫好,是对政府的最高褒奖 

    “如果没有拆迁,我是怎么也不可能坐在这里聊天而要出去干活的,但现在不同,有了存款,就可安度晚年了。”谈起拆迁,近日刚迁入古镇区居住点新居、西横村67岁的范元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老范原来的住房有280平方米,建造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近几年由于孩子们都在镇上工作,村里就住着老夫妻俩。这次轮到拆迁,老两口的生活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按照镇里拆迁政策,老范以老房面积置换新房面积,共得到两套房,拿到了土地等各类补偿金31万元。于是,老范夫妻俩自己住一套带汽车库的127平方米的房,另外一套90多平方的房出租,当起了房东。老范说,拆迁前,老两口无任何收入,但现在不仅有了存款,每年还有了1万余元租金收入,乡下人小日子过得很好,不再出去做了。 

    “如果不是拆迁,我们这辈子恐怕永远也不可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在南吉山村,妻子残疾、自己身体又不好、今年37岁的村民蔡龙宝,提起他的新房百感交集。他说,他们家是该村居住条件最差的一家,仅两间平房,绝无能力建造新房。可这次拆迁,按照政策,他们共拿到了13.5万元的补偿金,他们花8.5万元在古镇区居住点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的房子,再花2万元装修,生活、心情一下子在全变好了,开心啊。 

    据了解,在这次已搬迁的拆迁户中,还有一批40到50岁的人,成了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重新上岗就业。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