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博迎来建成开放25周年

苏州日报 20161012 A第12版

■施晓平

  苏州丝绸博物馆落成开放25周年纪念活动近日举办,“众擎犹举,情丝万缕——丝博廿五载捐赠展”等内容让观众大饱眼福;一批藏品的现场捐赠,进一步丰富了丝博的馆藏;新聘的丝博顾问及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还通过座谈的形式,为丝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起步:这是中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

  丝绸是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苏州丝绸博物馆。
  1989年10月,丝博在唐寅祠举行开馆典礼,并展览了基本陈列,1991年9月在北寺塔旁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占地9410平方米,建筑面积5325平方米。
  以钱小萍为代表的老一代丝绸人艰苦创业、克服困难,从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开始,历经千辛万苦、费尽心力,建成了这座场馆,成为中国博物馆群体中独具特色的成员,受到博物馆业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5年来,苏州丝绸博物馆由艰难初创到成熟发展,又随整体丝绸行业的调整而步入低谷徘徊。2004年,经历阵痛的苏州丝绸博物馆划归文化系统,逐步在市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升级改造场馆设施。

  发展:整治提升焕然一新今年再度开放

  2012年初,始终心系丝博的老馆长钱小萍通过《老专家建言》,向市委发出“支持苏州丝绸博物馆和宋锦技艺传承”的呼吁,得到高度重视。很快,市委市政府做出“振兴苏州丝绸产业”发展的决策,苏州丝绸博物馆整治提升工程应运而生,2015年被列为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建设和试开放,201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丝博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如今的丝博建筑面积增加到80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馆舍清新亮丽,陈列展览推陈出新,设历史馆、现代馆、少儿科普馆、桑梓苑和丝织机械陈列室五大展区,其中历史馆包括古代厅、蚕桑居、织染坊、贡织院、民国街和非遗厅六部分。馆内既有精美的丝绸文物陈列,又有动态的栽桑养蚕展示、传统的织机操作表演等。馆藏数量和种类也逐年增加。
  丝博经历了自筹自支、差额拨款的办馆过程,到振兴苏州丝绸产业后的提升改造,如今的丝博一展新姿,与千年北寺塔交相辉映。

  科研:丝绸文物复制修复研究硕果累累

  丝博早在筹备阶段,就依托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技术优势,开展丝绸文物复制修复研究,一大批东周——明清时期的丝绸文物,经丝博的“丝绸郎中”之手而焕然一新。
  正式开馆25年来,丝博承担古代丝绸文物珍品复制20余件,其中“复制商代、战国及两汉丝织品项目复制商代、战国及两汉丝织品项目”荣获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复制“青海都兰出土唐代织锦”项目荣获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参与承担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东周纺织织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复制的珍品还包括:迄今为止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经密(240根/厘米)的东周“狩猎纹锦”,最大重经数结构(经密为220根/厘米)的东汉经起花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最大纬重数结构的唐代纬起花织锦“花鸟纹锦”等,还有精致而复杂的战国提花绦带、中空斜纹编织绦带,以及战国“凤鸟凫几何纹锦”等。
  在文物修复方面,苏州丝绸博物馆于1999年起开始研究丝绸文物的修复保护。为南京市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修复完成宋、元、明、清时期出土丝绸服饰140余件,本馆藏品修复40余件。
  2008年,国家文物局授予苏州丝绸博物馆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
  丝博还承担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宋锦织造技艺”与省级非遗项目“苏州漳缎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并被定为遗产保护单位。

   经验:功劳来自内 生动力与各界支持

  25年来的传承与发扬,丝博在弘扬优秀丝绸文化,保护和复制古代丝绸织物,挖掘和传承丝织非遗技艺,以及举办国内外特展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骄人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丝博人不遗余力奋勇前行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以各种方式关心、支持、帮助丝博成长的社会各界。社会各界如燕子衔泥般热心奉献,为博物馆的发展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丝博馆长魏保信介绍,25年来,社会各界先后向丝博捐赠珍贵藏品200余件。这些藏品时间跨度从汉代至现代,其中包括蚕丝专家费达生女士亲手编织的蓖麻蚕丝围巾,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王宏钧副馆长捐赠的家传丝绸服饰,原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负责人屠恒贤珍藏的古代丝绸残片等。
  展品或丝光内敛,丝丝缕缕间记述着过往的蚕丝人生;或灼灼其华,彰显着曾经的尊贵荣耀;或弥足珍贵,犹如历史之树下散落的片片枝叶,一展古代丝织物的精细微妙。

  未来:拓展公众服务社会教育对外交流

  回顾历史,丝博人倍感欣慰。展望未来,丝博人又感任重道远。魏保信表示,如今博物馆面临知识共享的新形势,公众服务、社会教育、对外交流是丝博亟待拓展的努力方向,如何把藏品知识、技术信息转化为公众消费的文化产品,是当下丝博人需要思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创新,使丝博的运行管理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魏保信说,他们要发挥传统优势,强化服务功能。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宣传推广等方面要有明显提升,使陈列展览形成系列,社会教育形成品牌,文创产品形成特色,宣传推广形成亮点,进一步扩大丝博的业内影响力,提高丝博的社会知名度,把丝博办成有特色有地位受关注受好评的专题博物馆,努力实现新丝博、新追求、新梦想的目标!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