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绿色苏州”

苏州日报 20050318 二卷116页

■远山

迎着2005年春风,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活动又拉开了帷幕,建设“生态城市”的话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在2005年里园林绿化将给我们怎样的期待? 

    新增绿地450公顷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要以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着眼于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绿色行动计划”,它们包括市、区级公园,小游园,道路绿化,风景林地,生态绿地,单位和居住区绿化等等,为市民提供更加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改善市民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今年是苏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第一年,苏州市区将新增绿地450公顷。 

    今年,城市绿化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从过去的绿化建设由突击型建设、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长效型建设管理转变,原有的计划型养护管理模式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刚刚实行的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市场化,城市中心区所有绿地养护管理全部实行招投标,全市数十家绿化企业参加了招投标,确保城区绿地养护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根本上克服“种时一片绿,种后乱草堆”的弊端。沧浪区不仅全力以赴确保完成今年新增2.2万平方米的绿化任务,还将加大养护管理水平,使已建成的36个小游园和辖区70万平方米绿化,充分发挥绿化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用。 

    在生态建设中,新城区将努力构建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工业园区继续加大绿化投入,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从企业、产业、社会、区域、政府五个层面入手,提高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力度,加快推进金鸡湖望湖角、李公堤、玲珑湾、A/B岛等景观绿化工程,加快建设达120万平方米的沙湖生态公园、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白塘植物园和独墅湖23万平方米湖滨绿地等公共绿地工程,全面完成52条主干路网与河道绿化任务,力争全年新增绿地280万平方米。 

    实施品牌工程 

    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对联联唱”节目,虎丘名胜和古典园林成为对偶上了江苏省的对联,品牌效应再次走向世界。园林系统着力实施品牌工程,进一步把园林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好、管理好、建设好、利用好。 

    列入世界遗产的园林管理部门正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测要求,今年开始试行国家部门制定的世界遗产地监测预警系统,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步入科学的、国际化的管理轨道。过去,园林管理多凭“感觉”,缺乏系统的科学体系,世界遗产监测工程将改变这种模式,大到园林环境、建筑、景观、游客量,小到花草、家具、字画、温度、湿度等等,都将成为监测的内容,通过日、周、月的不同指标监测,及时输入“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监测网络”,并与国家的监测平台连接,从而实现高效的远程统一协调的保护防范预警体系。 

    对园林博物馆周边地区实施保护性修复的基础上,将园博扩建3700平方米。整个展馆陈设将充分利用古旧建筑,糅合“曲径通幽”的造园要素和现代博物馆布置手段,建成具有国际水平、中国江南特色、展示手段先进的国内唯一的专业博物馆。 

    虎丘风景区西部景区建设:面积822亩,是我市列入今后几年内实施的城市景观和形象工程之一,对拓展虎丘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扩大游览面积,提升景区形象都具有深远意义。在完成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年内破土动工,明年初步建成;同时还要进行景区灯光亮化工程。 

    石湖景区开发建设,是我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一期工程面积约8145亩,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景观建设和配套服务项目,已完成3500亩湖底清淤工程,使原来的一片沼泽地重新恢复了生机。湖岸也已初具游览条件,完成了6公里景观道路、8公里驳岸、14座景观桥梁等。到年底还将重点完成石湖文化和旅游策划,建设七星伴月、桃花岛、渔城、水上人家、野营岛等地滨湖景群以及景观桥梁、绿地建设、通讯灯光等项目。同时还将对著名的天镜阁进行修葺改造,增加湖中游憩的乐趣。 

    今年的其他工程还有: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处场所;寒山别院后续改造工程;网师园花圃区配套工程等。 

    造就“人居生物圈”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居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 

    苏州市政府站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了苏州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制定了科学的“绿色苏州”行动计划,从现在起到2008年,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城市公园、风景林地、绿色通道、森林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等项目,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鲜明,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城市生态网络,使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投资者向往、创业者留念、居住者舒心的“人间新天堂”,良性循环的“人居生物圈”。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