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的梅花开了

姑苏晚报 20050117 一卷136页

■徐一

其实我是不大去观前的,倒不是这条街不吸引人,实在是没有目的,一年中难得去五六次,也只是到新华书店。各大超市倒常去,在里面推着一辆小车就像推着一个婴儿,那感觉很温馨,东张西望,走走停停,放进去又放回去,逍遥自在,装了满满一车还真以为是装了全世界。相比之下,是有点冷落了观前街。

    这回好了,要过年了,逃不掉了,非去不可了―――年糕总是观前街上的最好。

    走在观前街上,脚下踩着了小石头,自然会想起老街,老屋门前的小路,河塘边的月色,小石头就是记忆。什么都可以变。只要观前街上的小石头不变,就一定还是条老街。

    门牌号码,现在也不看了,东家是谁就更搞不清,一个一个店铺,一个一个悲欢离合。不用走进去,隔着玻璃闪闪发光的金银饰品就先把你的眼睛照富裕了。一个女人背转身,正对着玻璃窗偷偷地补妆。一只只坤包在移动,黄棕色灰色暗红色,一片眼花缭乱,怎么浪漫怎么来。野性十足的蛇纹吓你一跳,长长的带子把小包甩起来,小包的主人只好悄悄地用手把它按住。染成黄色、咖啡色的头发飘来飘去,连橱窗里的“模特儿”也不安分起来,一个个穿上了缤纷的春装,婀娜多姿,姹紫嫣红。好像还是在冬天吧,不到邓尉,观前的梅花却先开了。

    我跟着队伍一步一步往前移,前面的人回转头来对我说,观前街上的生意,阿拉上海人做去一半。听起来有点自说自话。中国人本来就有点自说自话。不过和“阿拉阿拉”的上海人攀谈攀谈,终归是多了一次了解上海的机会。难得这些上海人一直牵挂着观前街,从孙子做到阿爹,始终只认观前街上的“老字号”,真正一个情种。方糕黄松糕粽子糖西瓜子枣泥麻饼麻酥糖,做到了一样地可以传代的份上,也算是一种福气。

    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张剪纸在和糖粥担头拍照,一个“春”字一闪一闪的,玄妙观的景点经常是一闪一闪的。那家茶社,好像是新开的,去年来时还没有,现在的茶社也可以是书场,下午场是长篇评弹,写着呢,想必还有夜场,看里面坐着的人品茶的姿势就知道是老听客,先饶只开篇,那一曲婉转缠绵的调子传出来,会不会是“蒋调”呢?

    提着大包小包就像“拐只书包”,汗都出来了,才体会到现在的小囡读书辛苦。好在心里依旧快乐,悠悠扬扬的琵琶声音,万紫千红的颜色,仿佛我都有份。抬头看天空,云彩蓝蓝的,正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移动,青烟缭绕,玄妙观的香火和虎丘山的衰草同样勾人留恋。隔壁街上,一阵鞭炮声又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到底是苏州呀。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