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为何说得少了?

苏州日报 20150513 A第06版

■王鲁青

苏州话面临传承困境不是近年才有的话题。2012年一项随机调查显示,3/4的7岁以下儿童听不懂苏州话。时隔两年多,苏州职业院校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苏州话的比例小于10%。如何让年轻人想学、会说苏州话?这始终让人关注。

  困境主要缘自需求动力不足

  走到一个地方,最能够让人直接感受到地区差异的,首当其冲就是听当地人讲话了。方言,最具地方特色,留住方言的意义不用赘述,要不要推广方言或者说推广方言值不值,说到底也是个伪命题。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方言轻易消亡,关键是如何传承和保护好它。而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要搞明白究竟是什么让方言陷入传承困境。找准了问题,才好对症下药。
  就以苏州话为例,为什么中小学生能听懂、会使用苏州话的比例越来越小?表面上与学校普通话的推广有关系,但说到底,还是课内课外学习苏州话的迫切意愿减少了。这种需求动力的不足,不仅是对学生,对成年人来说亦是如此。如今的苏州,开放性和包容度很高,新苏州人越来越多,不仅是新苏州人之间、甚至包括苏州人与新苏州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倾向于更浅而易懂的白话了。
  吴侬软语学起来,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学得好、学得快也存在天赋区分,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学习和使用的意愿和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卖菜的大妈、搞销售的人员苏州话反而学得更快一些。有需求才有动力,有需求才有市场。所以,
  苏州话的推广和传承要解决这个需求动力的问题,要让大家认识到苏州话的有用,比如沟通起来更接地气、更能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之类,或者激发大家对苏州话的文化认同甚至是文化自豪,爱它、喜欢它。有了这种热爱,学习使用苏州话的劲头自然会高。
  □肖 路

  要“活”起来还需创新载体

  苏州话不仅仅是一种方言,其更承载着我们这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甚至促进了苏州精细、温婉、雅致等气质与性格的形成。保护和传承苏州话,近些年我市没少下功夫:苏州话成为全国首个进入国家有声数据库方言;成立苏州方言培训中心和苏州市职业大学方言教学研究中心;建设山歌、渔歌、评弹等苏州口头文化语料库等,可是还不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让苏州话真正“活”在民间。
  保护和传承苏州话,“说”最重要。目前很多人苏州话不会说或者说得不正宗,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我们有《学说苏州话》、《苏州闲话八百句》等教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推出公共领域、服务行业等方面教材,方便大家结合实际进行学习。
  学习苏州话,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直接决定着说苏州话的水平,目前公交车上有苏州话报站名,满足人们学说苏州话的需求。同时,智能手机已经普及,我们不妨开发出相关软件和小游戏,用有趣而生动的苏州话来表达。在政务微博群中,我们还可以开设学习方言的视听问答小栏目,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学习。
  保护和传承苏州话方式有多种,最重要是利于群众学习和掌握。这其中,我们就要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苏州话。这其中,无疑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措施要创新,让苏州话和群众零距离,并且嵌入群众的生活。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