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纪实(上篇)——绿意苏州 草木花卉间的生态、艺术与民生

城市商报 20151021 A第02版

■贾茹



  □商报记者贾 茹/文
  蒋世颖/摄

  环古城风貌带如同一条绿色的项链

  在环古城风貌带的休闲健身步道上,绿树成荫草坪连片,虽然目前还没有全线完工,但已经有不少市民在这里休闲、漫步。
  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工程于去年6月启动,是对环古城风貌带保护工程的深化,总长17.08公里。通过新建栈桥及临水道路、整治桥涵等方式确保慢行步道有效临水贯通,沿途增设标示系统、休憩设施、垃圾桶、照明等配套设施,对环城河边已有步道进行修缮修整,新增10个小广场等。据悉,整个慢行步道将于年内全线贯通,届时市民既可赏沿途美景,又能健身,实践更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事实上,近年来在苏州这样的绿地越来越多。据了解,2005年以来,苏州每年新增约500万平方米绿地,全市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有大幅提升。同时,在城市“四角山水”建设上,苏州还建成三角嘴湿地公园、东沙湖生态公园等一大批湿地公园。
  “环古城绿化风貌带是近年来苏州城市当中保护古城、保护水道、营造绿色环境的重要大型工程,为满足市民出门350米见绿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古城绿化带相当于一座以护城河之水为主线,环绕古城的苏州园林,理水、叠山等苏州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都在其中得以充分运用。在环古城绿化带的“理水”环节中,护城河作为仅供游船通行的旅游景观河道来打造,不仅将护城河岸线作了许多凹凸曲折的变化,并将河水蜿蜒曲折地引入绿化带中,人在河边漫步,便有一种“曲水通幽”、“唯有源头活水来”的园林意境。“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叠山手法也在环古城绿化带的许多地方运用,沿河自然堆置着一些太湖石,仿佛一件件天然的艺术品,静静地伫立在河岸,诉说着千年古城的历史沧桑,营造了一种充满自然野趣、生机盎然的城市山林景观。

  家门口的小游园绿意渗透街头巷尾

  2001年,苏州市委作出了到2003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为此,根据苏州中心城区的自然地貌,继承和运用传统造园中“因地制宜,精在布局”的理论原则,科学规划,确定了“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城市绿地总体规划。把古城区绿化上水平作为重点,启动了环古城风貌保护绿化工程,在规划布局上,充分运用了传统造园的“相地”理念,按照精细秀美的要求,形成由环古城风貌带、城内河道、道路、公园绿地、街头小游园等点、面、线相结合的古城绿化体系。
  根据苏州城市特点,公园分为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和小游园。市级公园是指三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园;区级公园是指三万平方米以下、三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园;三千平方米以下、五百平方米以上的是小游园。其余五百平方米以下的叫街头绿地。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开始,苏州城内先后建了一百多个公园。像环古城绿化风貌带就属于市级公园,文庙公园、三元公园等属于区级公园,小游园就更多了,市民出门350米就可以见绿。
  小游园大多分布在街边或居民区,乌鹊桥小游园、二郎巷小游园、织里苑游园……市民出门不远即可看到一个,可以随意游览、休憩,也让苏州形成了“全城皆园”的独特景致。据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增加的公园多为结合拆迁地块、区域整治而建设的社区公园、小游园,按照江苏省住建厅关于“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的要求,合理布局,抓好日规路小游园、广大家园、大龙港公园、新新家园、梅花三村小游园、西塘公园等公园的建设,这些小游园面积较小,却大大补充了古城区的公园服务半径,解决了中心城区缺绿少绿的问题,完善了公园布局,实现了市民出行350米-500米步入绿色空间的目标。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形象符号,苏州人已自觉地把它渗透到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小游园则是把深宅大院里的古典园林元素搬到了街头巷尾,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风景。开窗见绿,出门是景,几块奇石,一丛翠竹,一座亭子,令人赏心悦目,不仅成为城市的景观,也成了市民放松休闲的最佳去处。

  园林走出高墙传统融合时代的元素

  绿化,简单来说就是植树、栽花、种草,这是绿化的三个不同层次。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要有特色,怎样把苏州的绿化做出个性,让大家看到与其它城市的不同,这是苏州园林绿化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
  “根据苏州的城市形态,在绿化上面,老城区要彰显古城风貌,新建区要营造现代氛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苏州古城区,古典园林是苏州的一张名片,是苏州古城风貌不可缺失的。将苏州园林艺术外延,这是苏州古城绿化的特点,具有历史的传承和延续。让古典园林艺术、古典植物栽培技术延续到苏城的街头。
  走在古城区,街头巷尾,各类小游园随处可见,虽然面积不大,但设计上都运用了苏式的花窗、太湖石、植物等元素。用这种苏州园林元素的外延,来体现苏州绿化的个性。就如道前街的绿化,有太湖石点缀,有景观树、园林小景,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形成了苏式景观。此外,在东、南环立交,苏嘉杭高速出口处,有两块大的太湖石。像这种以绿化的大背景为主,点缀了两块太湖石,也是苏州绿化的特色。
  除了苏州园林中的元素外延外,在古城的绿化上,还将苏式盆景延续到城市的街头。干将路的植物栽种使苏州的园艺水平由原来的树木工提升到盆景工。在干将路的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小桥流水,并通过植物有效科学地划分空间。彰显古城“两路两绿夹一河”特色风貌,大量的花灌木、色块和具有盆景特色的景观树、造型树,独具特色,美化了城市景观。
  老城区要彰显古城风貌,新建区要用现代的造园手法营造城市绿化景观。像整个工业园区,利用点、线、面的结合,中心点的营造,和古城区形成对比。园区的绿化,绿量大生态化是特点,尤其是道路绿化,更注重乔木、灌木、草木等植物群落的营造,打造层次感更强的生态性。此外,在生态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艺术性的发展。大量的雕塑提炼了园区的时代精神。众所周知的“圆融”、“合作”、“窗口”等雕塑,分布在中央公园、湖滨大道、红枫林、方洲公园、文化水廊等公园以及中新路、现代大道、金鸡湖大道等主要景观大道的绿地内。同时在一些小区、邻里中心也有设置。这些艺术性的雕塑和城市绿化结合,集生态性、景观性、艺术性为一体,更古典、更传承、更现代。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