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箬帽 在雨中

苏州日报 20160226 B第02版

■记者


  记得小时候每逢下雨天,早上院子里总会见到倒马桶回来的杨妈,她头上戴顶黄褐色的斗笠,身上穿着咖啡色棕编的蓑衣,驼着背,弯着腰在雨中仔细地洗刷马桶,也是她的那身装束让我知道了“蓑衣箬帽”的大概样子。
  其实,真正的蓑衣是以前人们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蓑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后来人们用棕也制作“蓑衣”了,只是用棕编制的简易蓑衣,比较薄,遮雨效果差点。用蓑草编制的蓑衣一般比较厚,还有衣袖,遮雨效果好,还可保暖。它不但可以遮风避雨,也可遮羞掩丑。旧社会里,极贫人家,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也只好用蓑衣来掩丑避体、遮风挡雨了。有衣穿的人是在下雨天才用它当雨衣的。
  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和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在我国的江南一带、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广泛使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十分方便。在文学作品中,也能够见到“蓑衣箬帽”,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宋·苏轼《浣溪沙》词:“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但现在“蓑衣箬帽”用得越来越少,基本绝迹。
  老照片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位少年“蓑衣箬帽”在雨中。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