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遗产保护扩容──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面世

苏州日报 20050621 六卷069页

■倪晓英、高琪

文化建设是苏州的亮点,也是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单靠政府投入还很不够,要更好地调动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本报讯(记者 倪晓英 高琪)在我市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到来之际,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昨天召开,拉开了苏州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纪念活动序幕。我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古村落、第三批控制保护古建筑、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相继公布。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江苏省文物局局长王慧芬应邀与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以及市领导冯瑞渡、陈炳斯、朱永新等出席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徐国强主持会议。 

    王荣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苏州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保护水平,对于加快推进我市“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化建设是苏州的亮点,也是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单靠政府投入还很不够,要更好地调动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保护古城、古镇、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和条例,有许多做法在全国都是先行的,说明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王荣强调,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为方针,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的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二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不断提高保护水平,促进历史遗存与现代文明兼容并蓄,交相辉映;三是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把切实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改善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王荣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突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最:最重要的任务是做好古城古镇申遗和太湖申遗可行性研究,最大的难点是古村落和古建筑的保护,最大的特色是昆曲和评弹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 

    阎立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我市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我市今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要求:即以古城古镇申遗为重点,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为龙头,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古城、古镇、古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起点、规范化地抓好非物质遗产保护,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整体提高。到2010年,全市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完好率要达到100%,市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要达到90%,控保建筑完好率要达到70%。 

    单霁翔在会上作了题为《城市化加速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专题讲座。朱永新传达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会上还表彰了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有限公司等14家古建筑抢修保护先进单位。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