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上桂花甲天下

苏州日报 20161014 B第02版

■李嘉球

  “虎山桥外晚波凉,四面螺鬟净洗妆。行到镜中疑月窟,桂花时节满湖香。”这是清末文人潘遵祁的光福看桂诗。每年中秋、国庆节前后,光福山区漫山遍野桂花盛开,整个空气弥漫着浓郁的馨香,此时的光福真是个名副其实的“众香国”。
  桂花,俗称木樨花,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吴县志》“物产”云:“木樨,为乔木类,人家庭院多栽植之。叶似冬青,对生,经冬不凋。秋日叶间丛生小花,花如磬式而四出,有早、晚二种,早者曰秋分木樨,晚者曰寒露木樨。色有黄有白,白者俗呼银木樨,黄者俗呼金木樨,香气馥郁。吴县光福山中艺此,以贩于四方,谓之木樨米,其用甚广,与玫瑰花略同。”光福栽植桂花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前山里能见到许多老桂花树,甚至还有合抱那么粗的,“惊鱼涧(有)古桂九株……虬枝蟠干,犹足婆娑”(清葛芝《游小赤壁记》),于右任也有“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诗句。
  光福是我国五大著名桂花产地之一,主要分布于窑上、香雪、铜坑、潭山等丘陵地带,而栽植之多、花质之佳,尤以窑上村为冠,家家种桂,栽满了整个西碛山头,花开时香溢十里,常年桂花产量占光福全镇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光福桂花素以朵大瓣厚、色黄味香而享有盛名,形、色、香为全国之最。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四盆光福桂花摆上了天安门城楼。光福桂花全靠人工采摘,花农对桂花的采摘很是讲究:先是从外面树上折下桂花枝条,叫做“摘花”(山里人读作“石花”);折下的桂枝运回家后,又要将花朵从枝上摘下,并拣除叶子,当地花农称为“撮花”。
  桂花花期较短,只有一个星期左右,这是山里花农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为了不失时机把树上的桂花尽可能采摘下来,花农要邀上亲朋好友,甚至请上帮工,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清人潘遵祁有《入山看桂》诗云:“种花容易撮花难,金粟攒柯细别残。一半分来酬姊妹,竟携筐筥上岩峦。”注云“山家花多者,觅人争撮,例一半分撮花人”。按照惯例,撮花人能分得一半的桂花钱,自然乐于为之。整个光福山区每年能产万斛桂花,而一斗桂花能换取百钱,因此花农们虽苦犹甜,乐在其中。
  桂花是天然香料,富含钾、锌,具有疏肝通气、醒脾开胃功能。鲜桂花可加工成清水桂花、咸水桂花、糖桂花,曾经是“苏式”菜肴糕点制作的重要作料。原光福蜜饯厂生产的糖桂花、清水桂花,1983年被江苏省土产果品公司分别评为同行业同类产品第一名、第二名,被苏州市经委评为名特产品。光福桂花曾经畅销京、津、沪、宁,还有三分之一出口海外。桂花还可以浸制桂花酒,窨制成桂花茶。近日,光福隆重推出品质上乘的桂花酒“窑上香”,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邓尉看桂”与“邓尉探梅”一样,也曾是苏州的一大习俗。元代画家、诗人倪瓒对光福桂花情有独钟,曾多次到山中看桂赏花,有诗写道:“来访城西十日山,桂花风气碧岩间”“桂树窗间卧看云,风吹花落紫纶巾”。为了尽情地看桂,有一年中秋节他特地到光福友人徐良夫家,有《中秋饮耕渔山居》诗云:“酒渴茶瓯沁露凉,石床云卧冷侵裳。团团碧树悬金粟,月午风清梦寐香。”两人还携酒到邓尉山凤鸣冈上看桂赏月,作《中秋欢饮凤鸣冈》云:“凤鸣冈头秋月明,一尊能为故人倾。月明满地青蘋影,琪树飘香露气清。”明清时,青芝山一带桂花特盛,董份墓旁有“桂树数百株,芬芳沉郁,左右披拂,小憩石上,即相携游玄墓。路经桂香中,袭人衣裾,久之与之俱化”。清初隐居山中的葛芝曾特地赏桂,“是夜月益皎,四山入座,苍翠献奇,桂风缭绕,扑人不绝,疑身在众香国中”。沈颢有《青芝坞》诗云:“山中花市在中秋,日夜提筐采未休。卖与维扬商客去,香油都上美人头。”“董家坟上桂连冈,采去花行动斗量。才到开时旋摘尽,不留枝上有馀香。”采花花农、看花游客、买花商贾,云集山里,光福山里一片繁忙热闹,潘遵祁有诗云:“尽日浓参鼻观香,人如蜂蝶宿花房。不知绣闼矜兰麝,可信山中万斛量。”“撮花天气喜坚晴,三百青铜一斗赢。游客也耽秋意爽,不吟冷露湿无声。”“滴露团霜百和馨,金阊估客载轻舲。寄将赵北燕南去,羡煞秋窗好梦醒。”商贾将光福桂花卖到赵北燕南。
  1927秋天桂花飘香时节,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来到光福赏桂,欣然写下《邓尉看桂》,诗云:“家家摘蕊尽盈筐,晚桂丰收万井香。曳杖行吟香雪海,人间何事不能忘!”生动地写出了光福山里家家户户采摘桂花的忙碌场景,以及满山馨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情景,尽情地抒发出自己神清气爽、沉迷陶醉的内心感受。次年又写下《邓尉看桂归次木渎,与林少和、王启黄、张文生、祁筱峰饮于石家饭店》诗,“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脍炙人口,经久耐味。

  □李嘉球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