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在于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苏州日报 20050331 二卷120页

■莫厘峰

之所以把旅游业视为苏州经济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因为苏州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还在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是一种跑不了、抢不走、无法克隆、不可取代的资源,况且旅游业能对人流的集聚表现出强大能量,对整个服务业发展起到载体和带动作用。 

    因此发展旅游业,思想还要进一步解放,体制还要进一步理顺。 

    2005年市政府1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意见。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预示着我市徘徊多年的服务业将出现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并且将对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生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 

    苏州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究竟在哪里?这使我记起三年前提出“环太湖城市圈”设想时曾拟订过一个代号为“LO”的发展计划,即苏州应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L)和环太湖旅游业(O)为战略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其中旅游业是重点中的重点。这可不是一时的兴之所至,而是经过了长期观察、研究和思考的结果。 

    之所以把旅游业视为苏州经济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的理由,荦荦大端者有三: 

    其一,苏州历来是国际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乡镇工业和开放型经济拔了头筹,甚至获得了“制造业基地”的美誉,但无论如何,苏州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还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二,苏州制造业的超常规发展,究其根本,一是得益于国际技术经济的梯度转移;二是得益于自身良好的投资环境。但区域间的激烈竞争正在使投资环境逐步趋同,梯度转移规律还将继续发挥作用,换言之,制造业的转移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而跑不了、抢不走、无法克隆、不可取代的只有自身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 

    其三,城市化的实质是人与要素在空间意义上的集聚,就某一城市而言,工业化只是其集聚要素的初始手段和途径之一。因而,一个城市的活力,其实并不一定在于其制造业的强弱多寡,而在于其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转集聚强度,亦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人流则是所有要素流动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旅游业早就被誉为“无烟工厂”,联合国2000年可持续发展大会又再次从国际框架角度强调了旅游业对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无疑是因为它能对人流的集聚表现出强大的能量,及其对整个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地位和带动作用。 

    毋需更多的理由,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当前的苏州,在继续巩固和提升制造业的同时,致力于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无疑是明智之举,而抓住旅游业这个重点,则无疑是关键之举。 

    平心而论,苏州这几年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是下了大工夫的,成效也是显著的。但与浙江以及其他一些风景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与自身的基础和潜力相比还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此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正在制订更加扎实和详尽的发展规划,我这里不宜妄加评论,只想大而化之提两点建设性建议。 

    第一点,思想还要进一步解放。当前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对旅游业的发展倾注更大的热情,对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单提“支柱产业”还不够,要加上“载体产业”和“带动产业”才能真正到位;二是对所谓“大旅游”的理解,不仅表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要成全民参与的大旅游,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三是把“三古一湖”的主题词改成“一湖带三古”,以进一步突出环太湖旅游的新理念。 

    第二点,体制还要进一步理顺。总的思路是向统一管理、多元经营的市场化方向靠拢。前几年设立旅委是个方向,但因“委局并存”而未奏实效,可以设想将旅游局升格为旅委,以统一行使政府管理职能。与此同时,在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的前提下,加快景区化管理的探索和推广工作,把景区的管理和经营关系进一步理顺。 

    只有在这两个方面求得突破,苏州的旅游业才有可能出现跨越发展,并由此带动整个服务业的跨越发展。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