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接地气”

姑苏日报 20150512 A第20版

■记者

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目标,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不断创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文化服务“空城计”频现

  老百姓和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错位由来已久。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十二五”起到2013年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200亿元资金支持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然而,还是有不少文化场馆因吸引不到观众而唱起“空城计”。
  在南方某城市,其位于市中心的美术馆建成多年,却由于展品太过“小众”,一直鲜受关注,一些市民甚至不知道只需凭身份证就可入场。“之前那些展览大家都觉得没意思,前一阵子展出了几幅法国著名画家的真迹才吸引了一些人来。”市民周女士说。
  “一方面是演出团体不断造成的资源浪费,一方面是基层民众面临持续性的文化荒漠。”一位从事芭蕾舞剧编排的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政府直属的演出团体每年斥资数十万、上百万打造各式舞剧,数十名演职人员排练数月,结果除了参加评奖之外,节目在公开巡演时几乎没人看,剧院排场也少。
  记者发现,在不少文化部门的通报中,往往把建成的场馆数量和活动次数作为“成绩”,对内容的质量缺少用心。一些农村的村活动室里摆放着崭新的《论语》《庄子》,农民希望阅读的农务相关书籍却很少,也不曾有人引导过村民阅读那些儒家经典。尽管如此,这些无人阅读的书籍还是成为当地的政绩上报,但没人关注的公共文化服务无异于资源浪费。

  政府采购“菜单式服务”聆听百姓需求

  此次发布的文件指出,要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一些地区意识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脱节是其中症结,要聆听老百姓的需求,将选择权交给民众,才能真正
  盘活公共文化服务。
  2010年起,青岛市城阳区推出了“文化超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基层群众通过调研问卷、网络选购等方式自主选择文化产品。
  “通过购买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文化服务的种类大大丰富了。”城阳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宁春琳表示,政府只要起到把关的作用即可,这也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购买的对象主要是专业的、正规的团体,通过公开招标进行。我们会邀请业内专家以及部分大众评审对投标单位进行打分,演出质量占到评分的70%。”
  此次发布的文件还指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逐步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对新增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凡适于以购买服务实现的,原则上都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重庆市巴南县相关人士表示,这将推动政府进一步以市场化方式配置文化资源,在市场上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还能够促使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

  “点菜”也要“帮扶”草根团体

  然而,并非所有的节目都是“有求必应”。重庆市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就注重保证文化节目的质量和内涵。“我们在认真征询老百姓意见的同时,也注意过滤少数意见中的‘三俗’成分。”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中标的演出团体负责人必须经过培训,符合文化方针的要求后方能和老百姓见面。
  此外,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民间演艺团体负责人表示,目前针对民间团体的招标价格并不高,要维持较高的演出质量并不容易。“一般来说,省里的专业团队一次演出能拿到一万元以上,而我们小团体演一次不超过5千元,甚至戏曲类的都只有2500元左右,扣除演员的工资和其他演出成本,我们过得都紧紧巴巴,一些团体生存举步维艰。希望国家能够关注我们这些小团体的良性发展。”一位演艺团体的负责人说。
  据新华社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