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纵论“吴中研究”

苏州日报 20161005 A第02版

■施晓平

   苏报讯(记者 施晓平)作为“苏州文献展”配套活动之一,“吴中研究座谈会”昨天下午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正道书院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苏州的城市历史记忆建构”“吴中历史概念、地域范围”“苏州的现代性与本地时间”“舆图学与苏州的视觉形象”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由苏州美术馆、苏州市美术馆协会共同主办的苏州文献展已于8月21日开展,并将持续至10月20日。展览上,40多位中外艺术家以精心创作的作品,演绎展览主题“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苏州文献展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希望通过这一展览更好地展示苏州,推动对苏州的研究。
  昨天的座谈活动吸引了德国汉堡大学汉学系教授冯凯,英国Courtauld艺术学院教授Ms.Sarah Wilson,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孙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陈恒,苏州市政协文史委秘书处处长夏冰,苏州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孙中旺等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
  座谈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岗认为,宋代以来,尤其是明清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富裕、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十分值得研究,但江南研究要有个抓手,可从研究苏州入手。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子善说,“吴中”虽然是苏州的别称之一,现在苏州又有个吴中区,但实际上“吴中”的空间范围更大,更有历史感,文化意义更深刻,“吴中研究”可把上海、南京等地一起纳入进来,研究范围可基本涵盖江南核心区域,有助于全面理解“吴中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胡恒也赞成提“吴中研究”。他说,“某某学”的前缀所指范围一般较为模糊,同时具有开放性,因此,要研究苏州,“吴中研究”是个比较理想的提法。
  胡恒、美国西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柯必德建议,今后可通过展示同一个地方不同时期的变化,或者用不同时期地图叠加的方式,展现苏州的空间变迁过程,让人直观地认识苏州和周边地区的“多重时间”。
  座谈会主办方苏州美术馆方面表示,将归纳、整理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建议,指导今后的“吴中研究”。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