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山塘醉桥影

苏州日报 20101229 A第16版

■华致中

    □华致中

    或许是,从小喝着山塘河水长大的缘故。日久浸润的乡土情结,似一本“印象山塘”画册,数十年来时不时会在脑海中打开。山塘胜迹,多如珠玑。然能诱我蓦地心动,弥留长久的还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烟水桥韵。

    沧桑岁月,韶光曾几。每当重访古风依依的长街老河,那座座如虹古桥,风采依旧。它与悠朴的市井风貌、如林的古宅会馆、浑厚的石狸座雕、载德的牌坊碑记、厚重的寺院祠庙、荟萃的人文史话、超凡的手艺绝活……堪称吴地文化遗产的“祖母绿”。以致阊门繁华写进古典名著《红楼梦》、风情商市跃上长幅巨画《盛世滋生图》、人物故事闪现评弹《三笑》中、小桥流水载入唐宋“诗文”间……

    古桥遗影,多如繁星。七桥横跨清流之上,八桥纵卧长堤之间。这“横七竖八”的构成,是偶然巧合?还是历史伏笔?这恐怕连山塘街创始人白居易,当初也未曾料到。不是吗?街首的渡僧桥,山塘街与街尾的西山庙桥,在遥朦时空的呼应中,千年街河承载着“一肩挑”的角色。于是,繁华阊门,古老山塘与吴中第一名胜,在此融以通贯,一鸣天下。而鳞鳞桥影则演绎着历代桥文化的悠古风脉,成为风情山塘长卷画中的景中景,画中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山塘桥景,四季皆宜。而霏霏春雨中看桥的感觉,全然不一般。徜徉街东驳岸,两堤咫尺相望,溟蒙的通贵桥影,似水墨之画令人陶醉。触景之时又会联想五色云彩临桥的古老传说。如今,这桥影之景,已成为山塘摄影的经典之作,成为文化苏州品牌的缩影之一。伴着河畔妇人洗衣的棒槌声,听着船家声声入耳的桨橹声,踏足濯净的石板长街前行,折步迈上高高的明代石拱星桥,举目眺望,但见烟雨轻拂间,密匝的枕河人家鳞依延伸,远处的云岩寺塔影空依稀。此情此景最易撩起“七狸山塘到虎丘”这一名句的细细品味。

    古桥厚重,亘古千载。唐代白姆桥,是否古人骑白马曾在此小憩,而留下的谐音之名?当不经意间走过被历史湮没的毛家桥后,曾经的桐桥斜坡,那夕照纤夫的身影,常使我怀旧唏嘘。也许守望桥畔的观音阁,可能还记得“桐桥月圆上楼台”的缱绻写照。也许长篇弹词《玉蜻蜓》,还时时提起发生在桐桥畔的故事。独步向西续行,一路景色看不尽。三里半之程在足下悄然而过,此时,斑驳的半塘桥则早已在那里静候到访的游人。与之般配的彩云桥,更让人在遐思中浮想联翩。想起“柳暗阊门逗晓开,半塘塘下越溪回。炊烟拥柁船船过,芳草缘堤步步来。”的田园景致。倚栏临风怀古,想象范成大笔下的那种描绘,心底不禁涌起醉意几分。

    古桥秀色,锦融田园。随着往西河面的渐渐开阔,壮观的清代普济桥会令你脚步凝固。它以三孔石拱之雄,飞虹卧波之势,跃然于长流碧水。尤其是桥柱两端楹联气势不凡,将黄金水道之地位至尊,挥洒得淋漓尽致。东曰:“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 ”西曰:“北统山塘,水泽往来通陆墓;南临路轨,云东咫尺到梁溪。 ”空阔辽远的水域,营造出烟波桥影的山重水复。每当燕呢三月,春风点绿。梦醒的山塘河岸,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人家小院篱,禽鸣竹林下。田亩荷波映,塔影伴炊烟。浣纱村姑俏,笔语入桥影。那清丽的自然秀色俨然组成一幅永远也看不尽的“山塘春居图卷”。无怪乎!当年风流天子乾隆下江南见之,无不为之惊羡,返京后念念不忘,命人在清漪园仿筑出一条小桥流水,繁华市井的“苏州街”。

    古桥风采,亦诗亦画。细品街河之景,你或许会发现,水之灵动、桥的宁静,水之阴柔、桥的阳刚,水之婉约、桥的持重,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早年的白公桥、恬静的庄前浜桥、小巧的青山桥、玲珑的绿水桥、耐味的斟酌桥、微朴的万点桥。或以神韵之貌、或入迷蒙烟雨、或临晓风残月、或映夕照秋水、或裹雪花漫飞,与古街诸景相组合,曾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白居易、李绅、杜荀鹤、苏轼、范成大、顾瑛、唐寅、文徵明、汪婉等等,都留下大量赞咏山塘的诗篇。“白公堤外水迢迢,吴女花船橹背摇。最受桥名是斟酌,也须春酒变春潮。 ”这首清人小诗,便是无数佳作中的一朵浪花。

    古桥记忆,涛声依旧。当你感怀“春秋红阑水阁,小桥明月之夜。花舟弦乐帘软,塔影钟声迷离。 ”的幽古往事时,步履可能已至望山桥上,这个当年白乐天伫立桥头望虎丘留下的美名,如今成了守望千年历史的见证。然而,在此守望虎丘的还有另一座小桥,这就是依山傍水的塔影桥。这里水波荡漾,空山鸟语。“路入香山社,人维春水舟”的桥联,又会引领你的思绪进入明净淡定的氛围里,让人在静思中感悟……

    千年街河,桥魅无穷。那充满着唐风宋遗,明貌清史的座座石桥,多少年来,无论是春雨夏风,还是秋霞雪日。曾无数次地走进我的梦境,令我常牵挂,入情怀。那种感觉,借得邓丽君有首歌唱道:“……任时光匆匆离去,我只在乎你! ”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