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桥弄与三角河

苏州日报 20040214 一卷100页

■柯继承

去年底,桃花桥弄拓宽竣工,拓宽后的桃花桥弄包括了原桃花桥弄、龙兴桥、蔡家桥,路幅达30米,南与桃花坞大街、中街路相连,北经北码头、惠济桥,出城与清塘路相通。

    桃花桥弄旧时是苏州城内西北部的一条重要街巷,多横弄堂,桃花坞内许多著名的遗存,如廖家巷内明代唐伯虎的准提庵、今林机新村南部及唐寅坟一带的唐家园,今铁路新村及林机厂东部一带的五亩园,今双荷花池以南、包括苏州扇厂一带的章园,今林机厂西部及机床电器厂北部一带的蔡庄,今市四中内的明代多木园,今石幢新村北部的沈家弄、韩衙庄、四亩田等都在它附近,并与之相通。桃花桥弄还是桃花坞腹地惟一直通闹市区的南北向主干道,南可达东西中市,北达城墙下著名的三角河。

    三角河是古城西北部众多河道中河面最宽(最阔处过百米)、河水最深、名气最大的一条河。奇宽的河面,主要河段又呈三角形,故旧时又称三角湖。受它滋养的桃花坞腹地,旧时多遗迹,有大片的果林、桑林、菜田,是独有的城区乡村,是城内的踏青佳处。三角河供给桃花坞内居民的饮用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远至北寺塔和景德路一带的“老虎灶”用水都是驾船到三角河取。至于河中鱼类,更是品种多、产量高,文革初期,渔民还常来三角河放鱼鹰抓鱼,而且总是满载而归。

    远在一千多年前,三角河有个优雅的芳名,叫“千尺潭”,北宋时,三角河一带地属章园,主人因河边多桃树、柳树,就越加着意经营,修建了杨柳堤等景,又盛传河底有泉眼,导致水面多漩涡,且又深不可测,周围又多桃树,故取李白“桃花潭水深干尺”诗意,题名“千尺潭”。南宋初年的“千尺潭”归属蔡庄,金兀术攻占苏州时,桃花坞中的五亩园、章园、蔡庄、孙园等的建筑都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千尺潭”也在劫难逃。到清代光绪年间谢家福检点桃花坞内诸园林时, “千尺潭”已名存实亡了。石问壶《桃坞百绝·千尺潭》诗云: “流殇飞入水之滨,谁向桃源更问津,花影一潭人不见,深情何处访汪伦。”可证那时的千尺潭实际上已荒芜,只剩水面,不见建筑了。民国时,老百姓就只知三角河,不知千尺潭了。

    上世纪60年代,三角河两端的内城河逐渐被填,但三角河主体因太深广,河面只被填去一部分,至70年代才把剩下的水面全部填没。

    现在,若无人指点,人们再也不会想到:新拓宽的桃花桥弄北端,路右边的机床电器厂漂亮的大楼背后,平四路南端内侧,一大块显得有点破烂的厂区,就是旧时著名的三角河及章园、蔡庄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遗址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