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丰洋货布号

苏州日报 20100702 C第03版

■郑凤鸣

□郑凤鸣/文老宅档案

    醒狮路35号,红砖洋瓦,石库门,有厢有房,建成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从东到西,原有四幢。墙体是“八五”砖扁砌的,比普通砖大、厚、重,砖上还专门刻了英文识别字样。每层楼房的室内高度达到了2.7米。大铁门镂空雕花,乌黑发亮。窗设三层,外有铁皮、中间夹铁质网纱,内配玻璃。围墙内种植的是桃树、杏树、枣树、柿子树。再看室内这地上,彩色花地砖是进口的,至今色彩鲜艳、釉面光洁。一大圈围墙内,开挖了两口水井,而且都是双井。现在虽然仅存其一了,但是仍然清冽甘甜。

    在收集文史资料中,我在石路西侧的醒狮路35号发现了一幢“洋房”,但是门口没有“控制保护古建筑”牌子。于是问询于属地的三乐湾社区居委会,巧的是这幢洋房业主庄毅士的女儿就是社区干部庄丽。庄丽告诉我其曾祖父叫庄锡佳,安徽歙县坑口人。一个午后,在庄丽的介绍下,到醒狮路35号造访了庄毅士。庄毅士年近耄耋,但是记忆力很好,而且思维敏捷、嗓音洪亮。

    我们的访谈从清代江南棉布字号基本上集中在苏州,尤其是原来开设在松江一带的百多家布庄迁移到了上塘街,接着与布业相关的染坊、踹坊等也跟着聚集于此说起,其中就有庄毅士的祖业“天丰洋货布号”。一听“天丰洋货布号”六个字,庄毅士马上来了兴致。他告诉我:从清代到民初,布号主要分布在阊门上塘街、下塘街。庄毅士说:天丰洋货布号创始于何年何月,今天已经无人知晓,他的爷爷庄锡佳年少时就从安徽歙县坑口来苏州,在天丰布号(当时没有“洋货”两字)当学徒,天丰布号的位置大约在今上塘街东首。庄锡佳聪敏机灵,手脚勤快,又勤奋好学,加上人品也很不错,因此学徒时期就掌握了布匹生意的交易门道,满师后很快当上了掌柜,后来还做了“大先生”,也就是大掌柜的职位;直至接盘做了天丰布号的老板。

    因为天丰布号做生意讲诚信、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所以苏州市区的市民和枫桥、虎丘周围的农民,都愿意到天丰布号买布。有的农民甚至信任地把现金存放在天丰布号。天丰布号则出具相当于现在存折的“折页”。农民存户可以用折页上的金额买布,也可以提取现金。虽然没有利息,也不可以赊账,但是因为把钱存放在天丰布号安全,上城取用方便,所以许多农民还是乐此不疲。当然,天丰布号也由此有了更多的资金周转余地。

    庄锡佳于1935年故世,享年八十多岁。庄锡佳故世后,天丰布号由庄毅士的父亲庄光裕和三叔庄上于联合经营。他们弟兄俩合作得很好,一个从事管理和财务,一个从事策划和营销,两两相得益彰,把个天丰布号经营得蒸蒸日上,成了拥有30多名伙计的实力布号,在上塘街,乃至苏州城乡很有影响。

    1937年日寇侵华,祸及苏州上塘街。日本人先是眼红天丰布号的兴旺,要挟天丰布号从上海批发进货洋布。由日本人垄断的洋布,质地良好、价格便宜,抢了天丰布号不少的生意。这“洋货”,其实就是日本人强加给我们的“洋布”经营。“这还不够,在我的父亲庄光裕携眷逃难去光福时,日本鬼子干脆把天丰布号抢劫一空。他们还把我的三叔庄上于抓起来关押。 ”庄毅士继续愤愤地说,关押地点大致在今南兵营附近。为了保命,家里人请当时的头面人物端木进行疏通,并且耗资二根金条,才得以化险为夷。经过这次劫难,天丰洋货布号一蹶不振。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