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与章园

苏州日报 20101210 C第03版

■何大明

喜欢谈论中医学,历代医著浏览殆遍。 1925年,章太炎和名医恽铁樵在上海组织“中医通函教授学社”,创办后学员多达六百余人,他先后编写了《杂病新论》、《霍乱论》、《伤寒论要义选刊》等,作为授课的教材。后人收集其医学研究成果的各类文稿共134篇,编入《章太炎全集》的第八分册。章太炎虽然不是专业临床医生,但精通医术,他曾经为革命家邹容切脉诊病、处方施药。孙中山久治不愈的失眠症,也被章太炎妙手回春根治。

    1932年秋天,章太炎先生应金松岑邀请来苏州讲学,先在大公园图书馆、北局青年会、三元坊沧浪亭等处授课。 1933年,经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等人建议,正式成立“国学会”。为了方便生活起居,章太炎决定迁苏州安居。有一天,他和夫人偶然经过锦帆路口,看到一幢即将完工的洋房,得知房主即将离苏远行,章太炎乃以2.8万的造价购得此楼,遂于1934年秋季举家自沪迁苏定居。“章氏国学讲习所”也于同年正式在新居成立。此后,金松岑、李根源、张一麐、王謇等名流经常受邀在此讲学。章太炎为主讲,开讲诸子、小学等。少长咸集,群贤毕至,集吴门一时之盛。

    章太炎故居在当年被称为“章园”。其大门朝南在宋衙弄(今体育场路),后门朝西在锦帆路。院内有前后两幢西式两层青砖楼房,分别为章太炎著述、藏书、会客和全家生活起居的处所,后因各省慕名负笈前来苏州求学者增多,遂由夫人汤国梨出面购得屋后空场十余亩,营造二层楼两幢,面阔五间,作为讲习会课堂及宿舍。短短数年,讲习会造就了不少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人才。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于寓所。因战事紧迫,灵柩暂放于章园的防空洞。 1937年,著名画家张善孖与其弟张大千为章太炎画像。爱国老人马相伯题以陈子昂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根源请集宝斋刻成碑,抗战胜利后立于章园中。 1955年4月,灵柩迁葬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碑刻仍留原处,作为衣冠冢以存纪念。

    章太炎故居的前后两幢洋房,几经转手后归机关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幢洋楼在二层上加盖一层。北部的“章氏国习讲习会”建筑已不存,改建为五间平房,其衣冠冢即在平房东侧。历经七十年的风雨沧桑,章太炎故居已成C级危房。2003年6月,市政府决定修缮章太炎故居,改建为苏州市华侨活动中心。市政府先后拨款370万元,几位海外华侨相继捐赠达200万元。 2005年4月22日,在修旧如旧的章太炎故居基础上,市华侨活动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章太炎故居,演绎出一代国学大师的永远丰采。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