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巷有干“小香雪海”

姑苏晚报 20091115 26版

■何大明

■文/何大明 摄影王建中

    街巷档案

    因果巷位于人民路北段东侧,西起人民路,东至皮市街。该巷原名乘鲤坊,又名乘鲤坊巷,为南宋六十古坊之一。明代,相传巷内有人以善养鹦哥闻名,故俗称“鹦哥巷”。后来,巷名又因谐音改称“因果巷”。巷内古迹众多,旧有张公祠、禅兴寺、鸳鸯楼、秀野园、李氏宅园“握瑜”、文心图书馆等。该巷现已拓宽为沥青路面,是进入观前闹市区的重要通道。

    倡义忠烈张公祠

    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苏州出现了一位倡义为民的父母官,名张尚丰。清乾隆《苏州府志》云:“都南张公,字尚丰,建昌军南城人。端平朝进士。初任平江倡义为民,政绩大著。 ”张尚丰在苏州当官尽管时间不长,但关心百姓疾苦,时有开仓济贫之举。百姓将他比做唐代的白居易。后来,张尚丰率军驻扎于兴化。听说信国公与叛军勤王开战,他立即挥师前往助战。由于寡不敌众,信国公的军队抵挡不住,且战且退。危急时刻,张尚丰率军及时赶到,与叛军展开激战。他尽管身上多处受伤,但仍身先士卒挥刀杀敌十余人。最后他不幸被俘,不屈而死。信国公得知后伤心大哭,写了一首诗悼念。诗中有“绝域耻为吴地辱,封疆甘作守臣忠”之句。其子后来定居苏州,建张公祠以祀。清宣统《吴县志》载:“都南张公祠,旧在长洲县乘鲤坊东。 ”其祠堂旧址,在今因果巷东端,今已不存。

    巷内还居住过一位忠烈之士。此人名马全,字具堂,太原人。他是一位武状元,武艺高强。据清顾震涛《吴门表隐》云:“官至江南提督,充金川参赞大臣,赐祭葬,谥忠烈。 ”

    禅兴寺内话妙严

    因果巷内旧有禅兴寺。巷的西端原来临河,河上有一座禅兴寺桥。桥名因禅兴寺而得。该寺始建于唐代大中五年(851年),原名禅法尼寺,又名传法寺。相传南朝梁代时期,梁武帝肖衍的女儿妙严公主嫁给郡人孙玚。孙玚(516-587),南朝陈代吴郡人。《吴郡志》载:“孙玚,字德琏,吴人,父修道。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仕梁,以军功封富阳侯。 ”孙玚年少时参与同声社,起家梁临川嗣王行参军。累迁巴州刺史。入陈,历官右军将军。陈文帝时任吴郡太守。累迁至五兵尚书。孙玚在生活上颇奢侈。他在镇守郢州时,曾经把十余条船合为大舫,船中设置亭子与荷池,构成一座水上小园林。宾客于船中饮酒酬唱,极一时之胜。

    由于性格不合,两人最终异室分居不再交往。孙玚所居的西院,其址即为后来的禅兴寺。妙严公主所居的东院,后来称为妙严寺。两寺皆因舍宅为寺。孙玚死后,深受父亲佛学思想影响的妙严公主,毅然剃度出家皈依释道。晨钟暮鼓,天天在寺内念经拜佛。梁朝灭亡后,陈朝武帝尊崇妙严是先朝公主,赐给她十个宫女来陪伴。妙严公主在寺院内生活至八十余岁才去世。其墓称为妙严墓,后来俗称薛娘墓。其墓园后来称为薛家园,地址在闾邱坊巷南侧,解放后划入东吴丝织厂辖区内。清代所建的依园内,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土丘,土丘上栽花植木,建有小亭。相传,土丘下即妙严公主墓。而在因果巷的禅兴寺内,楼阁上曾悬有一幅妙严画像。画面上,妙严公主头戴毗卢帽,双手合十盘腿而坐。两旁则侍立十名宫女。禅兴寺西面不远处,沿河置石马,坊间称为“石马汇”,系妙严公主墓地神道,今已不存。

    风流文盛秀野园

    因果巷内旧时多宅园。鸳鸯楼,相传明代名姬穆素征居此,故又称穆氏鸳鸯楼。园内建有鸳鸯厅,其梁柱一侧为圆作,一侧为扁作。园内辟有一池,名鸳鸯池。池内鸳鸯戏荷而游。穆素征不但貌美,还是一位才女,琴棋书画都有一手。鸳鸯楼后为明代戚子卿所得,称为戚氏藏书楼。据许云樵所撰《姑胥》载:“鸳鸯楼,在因果巷,是戚子卿的藏书室。 ”戚子卿即弹词《双金锭》中代王小姐写诉状的讼师。俞曲园《茶香室丛钞》,称戚子卿为“吴县才子”。

    清代,戚氏藏书楼为长洲人顾嗣立所得,改建为秀野园(秀野草堂)。顾嗣立(1669-1722年)字侠君,号闾丘,长洲人,吴中五百名贤之一。他从小喜欢读书。兄弟六人都享誉京国,数他为最。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逢圣祖南巡,他因所荐《元诗选》,得到皇上嘉许,被选至京城,编辑宋、金、元、明四代诗选,以及《皇舆全览》等书。康熙五十一年会试,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他轻财好施,喜藏书,尤精吟咏。自元遗山而下,汇集百家,凡4集共1200卷。又笺注韩昌黎、温飞卿诗。自著有《秀野集》、《阊邱集》等传世。

    秀野园内梅树茂盛,人称“小香雪海”,传为戚氏当年所植。园内风物清嘉。四周导以回廊,通以幽径,垒石为山,疏水为池,有秀野草堂、大雅堂、小雅堂、因树亭、野人舟、闾邱小圃诸景,极亭台花木之胜。顾嗣立豪饮无人匹敌,有“酒帝”之称。他常邀请嘉宾好友酬唱于园,极一时风流文宴之盛。不少遗留下来的诗文,都描写了秀野园之胜。比如,“中庭苍翠两峰寒,修竹高梧傍曲栏。 ”又如,“丛桂青青取次栽,小池清浅绿于苔”等。清代大诗人朱彝尊曾写有名篇《秀野堂记》。文中称“登者无陟高之劳,居者无尘埃之患。 ”另有诗歌称颂:“秀野堂深曲径通,巡檐始信画图工。 ”

    苏州知府吴云宅

    因果巷内,旧有清代名人吴云宅。吴云(1811-1883年)字少甫,号平斋、愉庭、退楼。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以通判分发江苏,官至苏州知府。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地方疏浚河道大兴水利,使农田旱涝保收。后来遭他人离间,卜居苏州。清宣统《吴县志稿》:“吴太守云先居虎丘,后移居因果巷。 ”其宅堪称藏书楼。吴云寓此期间,从事金石考据、搜罗彝鼎文物、旧籍版本,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二百种最为珍贵。吴云多才多艺,音乐、书画、诏印无不精通。他常和好友来宅,品弹鉴赏乐此不疲。后来,因宅居偏小,吴云在金太史巷购地,建起一座保存至今的宅院,名听枫园。

    巷内14号,旧有一座小园,名“握瑜”。园主为民国时期西药房业主李果。园虽小而景胜,如同手中所握的一块美玉,故名“握瑜”。园内栽花植木,疏池理水,叠石垒山,建台筑亭,园林要素一应俱全。解放初,园内尚存湖石小假山和黄杨古木等。园内住宅楼前,原有一座“四时读书乐”砖雕门楼,堪称镇园之宝。门楼所镌题材取自元代翁森的《四时读书乐》诗,反映了园主的审美情趣。其门楼上镌刻四句代表性诗句,分别为:《春时读书乐》中“绿满窗前草不除”句;《夏时读书乐》中“瑶琴一曲来熏风”句;《秋时读书乐》中“数点梅花天地心”句。这座门楼和大石头巷吴宅的“四时读书乐”门楼相比,尽管知名度和形制不大,但镌刻技艺同样精美。可惜,门楼现已不存。

    广置义田建义庄

    因果巷68号,原有一座规模恢宏的义庄,名浔阳义庄。义庄的主人陶氏,其祖先于雍正九年(1731年),在江西浔阳故居建立义庄。后来,其后人候选员外郎陶悠夫妇及其族人来到苏州定居经商。乾隆八年(1743年),陶氏夫妇将经商收入购置义田150亩,建立浔阳义庄,又称陶氏义庄。当时,从玄妙观西脚门至因果巷薛家园,均为陶氏义庄地产。三年后,又购置义田1000亩左右。解放前,陶氏后人将地产借给邑人赵时霖开办尚志小学(后称志成小学)。后来,义庄所在地多数为东吴丝织厂征用(薛家园所在地)。另有一部分辟建苏州井冈山电器厂的车间。浔阳陶氏子孙在苏州繁衍极众,东北街、因果巷、马医科、东花桥巷、南显子巷等地,都有陶氏后裔居住。其族人中也出了不少地位显赫的名流。如上海名画家陶冷月等,均为陶氏后裔。

    文心图书燃火炬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苏州地下党组织的活动逐渐增多。为了进一步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苏(州)常(熟)太(仓)工委苏昆段特派员徐懋德,与吴县中学地下党员唐崇侃、教师吴石牧、进步学生夏锡生、周善德、胡正平等六人,于1945年10月6日,在因果巷西口的吴石牧家中,创办了一所名为“文心”的私人图书馆。馆长为吴石牧。据时惜薇介绍,图书馆以“文心”为名,具有多种特殊的含义: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以及当时叶圣陶和夏丐尊合著的《文心》,都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同时,“文心”两字还蕴含着把图书馆办成苏州文化中心的宏图。名称确定后,馆长吴石牧特地请来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为图书馆题名。与馆名一样颇具深意的还有精心设计的藏书章。圆形印面上,在一个齿轮中心,一个火炬被右手高擎着熊熊燃烧。“文心”和“图书”字样分列火炬两边。这枚火炬藏书章盖在图书馆的每一本藏书上和每一张借阅证上。它们象征着这些书本如同火炬般点亮黑暗,照亮广大读者的心坎。

    创办不到四年,文心图书馆已经发展了2000多名进步读者,其中以青年人为主。作为一所私立图书馆,馆员和读者捐赠是馆内藏书的重要来源。同时,进步青年开展各类文艺义演所得,也作为办馆购书的经费。至1949年解放前夕,图书馆藏书已增至6000余册。其藏书分为内部借阅和外部公开出借两大部分。内部出借图书以马列主义著作,以及毛泽东著作为主。另有巴金、鲁迅等著名作家和学者的进步书籍。如巴金的《家》、《春》、《秋》,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此外,还有外国翻译小说,如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白毛女》等反映解放区生活的作品,也受到进步青年的欢迎。公开出借的图书,以政治上的中间色彩图书为主,有古典小说,以及农业、医药、科技等通俗读物为主。为了迷惑国民党当局,图书馆还采购了一些蒋介石的书作为掩护。

    文心图书馆还编辑出版《文心》内刊,共编印四期。同时,还通过开展各类书评、影评活动,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向广大读者指明革命前进的方向。从1946年元旦起,图书馆在《苏州日报》开辟《每周文艺》专栏,后又开辟《新农村》、《读书周刊》等栏目。同时,还在《苏州明报》上开设文艺副刊《葑菲》。此外,图书馆还组织读者排演进步戏剧,举办座谈会、联欢会、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文心”精神的指引下,许多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认清了国内形势,纷纷加入地下党组织。苏州解放后,文心图书馆与吴县县立图书馆合并,更名为苏州市立图书馆。

    作者时惜薇曾在《姑苏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文心图书馆——照亮黑夜的火炬》。短文附有三张珍贵的图片。其中,一张是文心图书馆藏书章。另一张是文心图书馆工作人员留影(摄于1949年7月10日)。照片上,42名男女工作人员分成四排合影。其中,有一些人还身穿军装。他们神采奕奕,欣喜地迎来了苏州的解放。

    消防卫士铸风骨

    与众不同,因果巷还是一条特色巷。巷的西端,立有一块标志碑,镌刻“双拥一条街”。街名由平江区区政府所立。其原因,是巷内驻有“平江区公安消防大队因果巷中队”。消防部门隶属于武警部队。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后,消防中队都要和地方政府开展“拥军爱民”和“拥政爱民”活动。

    因果巷的消防机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苏州警察厅始建官方消防队,队部初设于北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迁至因果巷薛家园,址在后来的东吴丝织厂区域内。苏州解放后,市军管会公安部接管原国民党吴县警察局消防队,建立市公安局消防队,隶属治安科,队部仍设于因果巷薛家园。后来,市公安局消防队扩建为消防大队,队址初设于观前街北局,后来迁入因果巷薛家园。 1959年,消防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和五个分队,大队部和直属中队(又称一中队)都设在因果巷。 1986年2月,隶属武警的市消防大队升格为消防支队,又称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部仍设在因果巷。 1999年,支队迁往园区金鸡湖路。

    因果巷消防中队成立至今,为民办实事,履行火灾扑救、消防宣传、消防培训、消防演习、消防检查和审核等神圣使命。同时,还积极承担抢救交通事故伤员、救助跳楼轻生者,以及为单位和个人摘除马蜂窝等多项任务。在因果巷北面的闾邱坊巷,有两眼相映成趣的水井,名“金泉井”。该井为纪念救火献身的义士史金奎捐资公建。如今,这两口古井已列入《苏州市区古构筑物名录》。

    由于因果巷地处观前街闹市区,消防中队还将因果巷周边的交通、生活、商业设施等信息制成电子版地图,在消防网上公布,从而方便了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因果巷中队还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中队部开设了一家消防医院。医院内设置烧伤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受到社会上的高度好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