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条小巷怀古

城市商报 20110424 03版

■夏末的午荷

    □ 夏末的午荷

    盛家带,古城中一条极其普通的小巷,清澈的小河与巷子平行。小河的源头,据说在苏州葑门的水关。河水蜿蜒而曲折,远远望去,有如一条碧绿的衣带,在清风吹拂下,翩翩欲飞。塘岸两边,垂柳香樟,郁郁葱葱,在一片落叶的深冬,仍绿意盎然。明代,此处居住着一盛姓大族。这条巷,也便被称作盛家带。

    午后,闲闲漫步在盛家带,一份浓郁的古朴和典雅,立即将我层层包围。恍惚中,现代的喧嚣似乎已经离自己很远很远。而我,就是吟唱着一曲吴歌,婀娜踏过历史铺就的小街,斜斜坐在青苔斑驳的河岸边,轻柔浣纱的那个女子。

    盛家带的小巷内,祠堂、大宅,可谓林次栉比。

    葑湄草堂便在其中。

    这是一座传承百年历史人文的古宅,庭院深深深几许,高高的围墙将一份古代的悠远与现代繁杂彻底隔离开,也使草堂显得更加神秘和鲜为人知。

    葑湄草堂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说,此宅院最早为清朝一官宦人家苏氏所有。在光绪九年,苏家破落,老宅被一个顾姓大户购得。到了民国三十年,又转卖给了另一个富贾陆氏。但是,无论房屋几易其主,当地的原住民,仍习惯性称这座宅院为 “苏家老宅子”。葑湄草堂的建造,采用了苏州传统的“五进三路”民宅格局。宽敞的门厅,接着是轿厅,然后有砖雕门楼。草堂的主厅名为纱帽厅,因为房梁上的雕花为乌纱帽的样式。从苏州古建筑来说,有纱帽厅的宅子是最气派的建筑。而且,一般来说拥有此厅的屋主都是官员,在朝中的地位还不低。与苏州所有的古典园子相同,这里当然也有小花园。宅院不大,但前前后后,竟然有三个大小不同的花园。紫薇园最大,园中植有一株百年紫薇树,内有池塘和船廊,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玲珑而雅致。竹园种植了茂密的竹子,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贯穿其中。最小的石园,只有几个平方,但太湖石堆砌得错落有致、精致玲珑,令人感到十分淡雅内敛。

    黄昏时一道残阳穿透落地长窗,如七彩石细碎地洒落在明亮而宽敞的屋内。古典花窗,斗拱飞檐,发散出了厚重的历史气息。一壶浓酒,一阕新词,唤醒了百年沉沉的文化沉积。怀古叹今之情,在胸中呼之欲出。

    盛家带河上的拱形石桥,亦是姑苏特有的风景。石桥名曰:忠信桥。忠信桥,原名叫中信桥。据说,古时候,外来客船经常在此桥下停泊,或装载货物,或进行商贾交易。旅人们常常在此接到家中的书信,故将此桥起名为中信桥,意为在中间传递家信的桥。到了民国,埠头边的商船日渐稀疏,就将此桥更名为忠信桥。想来是为了时刻提醒人们,做人要忠实和诚信。古时的中信桥,在慢长的岁月中,损毁消失了。现在横跨在河上的石桥,为后人重新修建,故名:重建忠信桥。

    在忠信桥畔,有一小亭子,名叫仁义亭。亭子近水而造,亭边垂柳轻扬。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依亭而矗,布局简洁合理。 “仁义”二字,与“忠信”在字义上相辅相成。亭子与石桥互相映照,小桥流水、亭台轩榭,给人一种完美的视觉享受。

    苏州城就是这样的,当我们拥有淡定之情,以一颗怀古之心,去细细品味平日里那些熟视无睹,也许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太多历史的印痕,有太多深厚的历史人文。

    没办法,我们的历史太长了。

    (本稿来自苏州新闻网“苏州论坛”情调苏州美文美图征集)

    旅游小贴士

    除盛家带外,下面这些巷子也不妨转转,应该蛮有味道的。

    胡厢使巷 平江路中段东侧,内有马家大院(即江青前夫唐纳故居);

    高师巷 中街路北段、马大箓巷北侧,相传为高俅所居;

    伍子胥弄 吉庆街北端东侧,今在附近老胥门城墙外侧建伍子胥纪念园;

    范庄前 人民路中段西侧,其32号为范仲淹兴办的范氏义庄旧址;

    顾家花园 平江路西侧、南石子街北侧,巷内4号、7号原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故居;

    朱家园 吉庆街中段东侧,因宋代运送“花石纲”的朱勔在此建私家花园而得名;

    皇府基 锦帆路中端东侧,原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城中的宫城;

    花街巷 养育巷南段东侧,其24号为书画家谢孝思寓所;与并行的柳巷,为旧时寻花问柳之地;

    丽姬巷 仓街中段,相传虞姬曾在此居住。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