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红绿两状元

名称:苏州红绿两状元

关键词:人物  

作者:胡伯诚

发行日期:20070731

报纸:姑苏晚报,14卷099页

来源:姑苏晚报

晚清,苏州有红绿两状元。红状元便是洪钧,洪红同音;绿状元是陆润庠,苏州话中,绿陆不分的。红绿两状元不仅是好朋友,而且后来成为儿女亲家,红的儿子是绿的女婿,绿的女儿是红的儿媳。
        苏州人说到红状元、绿状元,很有点眷恋之情的。因为红绿两状元之后,苏州就再也没有状元了。整个光绪朝,苏州就出了一个榜眼,一个探花。没几年,连大清也灭了,历史上就再也没有状元了。
        于是,红绿状元,成为最后的绝响。
        1
        洪状元小时候
        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洪家祖辈都是经商的,因为生意的关系,从原籍安徽歙县迁移到苏州。到他父亲手里,家道中落,于是希望他“弃儒就商”。洪钧哭着长跪在父亲面前,请求继续让他读书,父亲心软了。此后,洪钧从家里搬出来,躲到西山包山坞的显庆寺发愤用功。18岁中了秀才,25岁中了举人,29岁大魁天下。他是同治七年(1868年)的状元,这时,国家的内政外交都趋于相对平静,洪钧算得上是个太平状元。
        苏州本是读书人的天堂。洪钧的年代,商人尚没什么政治地位,甚至很低微,所以,洪家虽祖辈经商,洪钧却是决不会“弃儒就商”,不像现在抢着、争着要做生意,赚钱第一。士,在那时是受到高度尊敬的群体,在苏州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商人要挤进士绅阶级,必须特别小心翼翼。据苏州商会的旧档,光绪中期,苏州商界的大腕们,一般也只是捐一个监生的名分,以表达商人的谦和,和对读书人的尊重。像吴江盛泽商务分会首届总理张庆镛,昆山的绸缎、钱庄商人李庆钊,苏州的鞋子商人黄驾雄,最初都只捐了一个监生。光绪初年的苏州商会,还是读书人的天下,曾出任五届商会总理的尤先甲,光绪二年进士。苏州的头号绅商王同愈,翰林出身。待到以财富论英雄了,拥有半个拙政园的补园主人张履谦,气最粗,他捐了三品衔的户部郎中。当然,这是虚衔,并非实缺,不需要到户部上班的。此公是宣统年间的苏州商务总会总理,他还是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的两厂总理。此后,苏州的士绅阶级离商会便越来越远了。这是洪钧做状元时的时代背景。
        2
        新科状元有一个专门官职的,那
        便是翰林院修撰,不是状元不授此官。状元从翰林院修撰起步,按前清官场的惯例,需要在翰林院等文字衙门历练一番:参与编写国家历史记录,熟悉国家管理的操作,承担国家科举考试,为皇家选拔人才,都是极其风光、极有面子的闲差,高贵而风雅。待到身份变换成"内阁中书兼某部侍郎"了,表明状元公即将进入权力核心了。洪钧的这个经历用了十五年,还算是顺利的。他在这个拐点上的头衔是"内阁中书兼礼部侍郎衔"。
        3
        洪钧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五月初三发表为驻俄德兼奥荷四国钦差大臣的,就当时而言,这不算美差。洪钧前后做了三年半的驻外公使,这位钦差大臣为公为私做了两件事。为公,他改革了中国的电报字码,将四字码改成国际通用的三字码,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经费;为私,他收集、翻译、整理了阿拉伯文的元史旧本《史集》和英文版的《蒙古史》,著成《元史译文证补》三十卷。这部著作出版后,影响很大,不光受到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及南北二陈(陈垣、陈寅恪)的特别推重,也是西方元蒙史研究的案头必备之书。
        作为有清一代一百一十四名状元中,为数极少的注重实学的学者,洪钧的贡献是:在元史研究这块难啃的骨头上,广泛采用域外史料,与欧洲的东方学者互通声气,将中国史学推进到国际化的学术格局。而在洪钧之前,还没有学者这么做过。洪钧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并因此而确立了他作为“元史之祖”的地位。
        除洪钧以外,苏州在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中还有三位巨人,都姓顾。顾炎武,昆山人,有120卷《天下郡国利病书》存世,梁启超称之为"政治地理书";顾祖禹,虽然是无锡人,但常年隐居在常熟虞山,他耗时三十年,著有130卷280万字的扛鼎巨制《读史方舆纪要》,是举世闻名的军事地理书;顾颉刚,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山祖。1934年,他和他的研究生谭其骧成立了“禹贡学会”,出版了《禹贡》杂志,并将《禹贡》的英文名字定为“中国历史地理”。
        4
        对于洪钧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才能,清朝政府显然是很满意的。在他还没有回国的时候,就发表他为“兵部左侍郎”,按明清两朝官制,左为实,右为虚,他的是“实”的。任满回国后,又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但咸丰以后,中外交涉繁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
        晚清,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常年主持工作的总理大臣,有八到九人之多,按身份不同,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亲王领班,这个亲王又是军机处的领班,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第二等,由军机大臣兼总理大臣的;第三等,在总理大臣上行走或学习行走的,洪钧便是这第三等。虽然也是主官,但不是拿主意的人,如果总理衙门要开干部大会,洪钧也有资格坐在主席台上,但发言作指示就免了。
        5
        光绪十八年,是洪钧的多事之年。俄军侵入帕米尔地区,强占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大理寺少卿延茂弹劾洪钧所译的“中俄交界图”误将中国的边卡画到了俄国界内,以至造成边界争端。后虽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研究,认为洪钧送交的这幅地图,是洪钧出使俄国时根据俄国的原画译画的,用以备考,非关交涉,边界争端之事与洪钧无关;但是,俄军侵入帕米尔,还是将洪钧三年多外交生涯打了个零分。
        原来,洪钧回国前,俄国沙皇曾破格召见他,向他大灌糖水,表示俄国决没有谋取中国土地之心。中俄两国相交已久,视他国更加亲厚,英德从中离间,愿贵国勿听。等等。据此,洪钧回国后,向清朝政府递交了一份《交卸俄使折》,完整传达了后来才被证实是谎言的沙俄政府的这番鬼话。
        清廷高层将《交卸俄使折》视作处理中俄关系的一份重要文件。至少,清廷的两位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翁同龢和兵部尚书孙毓汶,都十分记住了这份奏折的主要精神及要点,而翁同龢还影响了光绪,孙毓汶则影响了慈禧,使都对沙俄产生了政治幻想,以至造成外交策略上的重大失策。现代史家认为:洪钧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6
        但沙俄地图事件弹劾案和沙俄入侵帕米尔事件,毕竟使洪钧大受折腾,羞愤交加。待到地图事情查清,他竟病死在北京任所,时年55岁。媳妇本来风寒在身,闻此恶讯,惊哭而死;洪钧归葬苏州枫桥后一月,担任工部郎中的儿子洪洛也去世了。
        荣华富贵原来总有代价的。
        洪钧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学者,他为他的责任心而死。
        洪钧死后,他的亲家陆润庠为《元史译文证补》完成了最后的校写付印工作,于光绪廿三年出版,这是红绿两状元结出的最后的硕果。光绪廿八年,此书在日本刊行。
        苏州人说洪钧,喜欢把赛金花连在一起说,一个是科榜状元,一个是花榜状元,于是生发出许多故事,给平静的市井生活增添一点波澜。
        洪钧老宅在西支家巷,新宅在悬桥巷。现在这两条巷子还在,待到一拆迁,就再也闻不到状元的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