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句:书房是精神的后花园

城市商报 20160305 B第07版

■姜锋

身体去走万里路,而灵魂需要一间书房,来读万卷书,洗涤一路而来的仆仆风尘。
  对于读书人来说,书房应该就是天堂的模样吧,它让灵魂安怀而不挂空,让精神有了栖息之所。“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入深山”,因为有了这样一处书房,读书人随时可以把风雨喧嚣隔在窗外,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享受一个人独处时的孤独的快乐。今天起,我们推出“苏州名家书房”,一期一位名家,一期一座书的城堡,我们好奇地探寻他们隐藏的秘密,那些成就自己稳健深植的精神世界的秘密,并与读者分享他们孤独的快乐。

  有书友曾说:作为一个读书人,到了苏州,没进过王稼句的书房,没品过王稼句的茶,没喝过王稼句的酒,就等于没到过苏州。
  确实,王稼句这个名字已经和苏州密不可分了。据说,你从外地写信或寄书给他,只要写“苏州王稼句”,邮递员就能送到他手上。这是确有其事的。
  他的名字还和书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爱书藏书,对书的痴迷是出了名的,曾被评为“苏州藏书家庭”、“江苏省藏书家庭”和中国“书香之家”。因着对苏州的热爱,他还写了编了很多和苏州有关的书,成了苏州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这样的爱书之人,有着什么样的书房呢?

  商报记者姜锋文/摄

  藏书4万册堪比小型图书馆

  王稼句的家隐身于苏州城南运河边上一个小区单元的顶层,住宅分上下两层,书房在楼上。日常,他就在这里读书和写作。
  “奢侈”很适合用来形容他的书房,80平方米抵得上一般人一套小户型的住房,他却毫不吝啬地全部用来藏书。屋内被分隔成1个客厅、3个房间,沿壁均置几乎达顶的高大书橱,书籍摆得满满当当、整整齐齐。
  让王稼句得意的是,当年布置书房的时候,他把一个大的客厅用书橱当墙隔成了两个房间。通过这样巧妙地利用空间,他又多放了两排书橱。而且很多书橱做得很深,一层书架里放了前后两排书,大大增加了藏书的空间。但就算如此,还有部分书实在“安置”不下,只好放到三个车库里。而在他楼下起居的房间里,也随处放着书。
  目前,王稼句的藏书已达4万册,堪比一个小型图书馆,有经史子集、地理图志、人物传记、佛道经典、小说美文、美术史料等等,文史类图书占了他藏书总量的80%以上。因为空间有限,王稼句还把许多书送给了朋友或捐给了母校。
  都说字如其人,房子其实也一样。王稼句给自己的书房起名叫“听橹小筑”——其书房筑在运河边上,日日听橹,日日读书。他说:橹声“是听不到了,但当我在阳台上望见那潺湲的流水,往往会想起橹声欸乃的境界,这声音虽然已是依稀邈远了,但仍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房”如其名,里里外外散发着文艺气息。南侧的一间书房,两张长桌靠在窗边,摆放着笔墨砚台,想来是主人闲来练字的所在。而北侧的一间书房,最里面也是两张及腰的长桌,放置着电脑和一些古籍,现代和传统在那里奇妙地并存。正是在这里,《听橹小集》、《书生风味》、《采桑小集》等诸多作品诞生。在桌旁的过道上,还放着一张躺椅,这是主人劳累时休憩、读书的地方。

  买到喜欢的书时
  会笑出声来

  多年来,王稼句一直以藏书为乐。以前,他主要通过实体书店和邮购方式购买,大多是成包买。谈到买书时的感受,王稼句有一句形象的比喻:“好像是旧时进入花烛洞房,正挑开新娘盖头的一刹那,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当看到真想买的书,往往会笑出声音来。”不过现在,由于基本的典籍已经齐备,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大批量买书了,“也会去逛逛书店,看到喜欢的或需要的书就买。有些书店没有的书,我就请朋友代买。还有很多朋友,他们出了新书或看到好书会寄给我。”说到兴起,王稼句还从书橱里拿出了一本厚重精美的《鸿雪因缘图记》彩绘木刻本给记者欣赏,这是他的朋友藏书家韦力送的,仅仅刊印了10本。而类似的书,在他家还有很多。
  虽然家里藏书很多,但王稼句说,他并不是一个藏书家。他说自己买书是写作需要,并非是为了藏书而买书,“我不甘心去做一个仅仅买买书、藏藏书、看看书的人,还是想将书用起来,去做书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他把自己称为“实用主义者”,“比如我和藏书家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很看重书的版本,宋版的书价值千金。而我从书的利用角度来看,就觉得新版的书比旧版的书好,因为古书上也有很多错误,新版的书经过整理和校勘,有的还增添了一些新的资料。”
  这一点从王稼句藏书的分类、插架上也看得出来。他的书橱里,虽然大致按照经史子集的部类来分类插架,但并不严格,更多的是根据需要排列陈放。“我不喜欢把经史子集放得很清楚,更愿意按照作者排放,比如张岱,他写的书都放在一起,我找起来方便。有时候放得比较凌乱,但乱中有序,没有必要细分,自己知道在哪就可以了。比如写文章需要用到这本书,我知道我的书房里有,就是这一本。”王稼句说,他还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写作时边上的书架放的正是最近要用到的书,或弄个小拖车存放,但书太多,一直没能如愿。
  那么这么多的书能看得完吗?王稼句笑说这个问题常被人提到。他表示,一个藏书较多的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看一遍,但应该知道书的大概内容,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去检读。有的是先通过工具书,然后再充分利用自己的藏书。“对书的阅读要有选择,有的精读有的泛读,有的则是作为资料备查。比如查找资料时,有的书我看看其中一篇,有的看看前言后语,有的甚至只是看看目录,这也是一种阅读,特别是做学问或做研究的时候。当然,另一方面,我也自己问自己,家里的书都看过了吗?我把这当成对自己的鞭策,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去读,这也就与为藏书而藏书的藏书家们划清了界线。”
  耐住寂寞,每日浸淫藏书之中,王稼句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多年来,他已出版各类书籍近八十种,今年还计划出七八本书。

  书房是放置自己
  精神的空间

  对王稼句来说,书房不仅是用来读书的,也可以在书房发呆、沉思、反省,跟自己相处——拥有一个书房,就拥有一个可以独处、可以放置自己精神的空间,如同一个精神的后花园。
  他觉得,理想中的书房是像林语堂所说的,“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适合自己的书房、适合自己的藏书才是最好的,“书房并不一定要很多书,有自己喜欢的、需要的书就行了。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书房的价值,不可能把图书馆搬到自己家里来,不可能一直扩大,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停调整、充实、淘汰。”
  而对于阅读,他认为和书房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不要赶时髦,要看自己喜欢的书,如果强要着去看不喜欢的书,那是活受罪。“阅读是一件好事,任何的阅读都是读,电子书、纸质书都是读,并没有高深肤浅、艳丽灰暗之分,不要局限化。不过现在书的品种太多,市场比较乱,经常把孩子的书给大人读,大人的书给孩子读,所以读者要有冷静的选择,不要被迷惑了方向。”
  当记者请王稼句推荐几本书给读者时,他表示,作家里头,他最喜欢周作人,“知堂的文字好,耐读,有味道,他的晚年文章更是炉火纯青,我家里有很多他的书。推荐大家看他的《雨天的书》以及鲁迅的《朝花夕拾》。”

  本期书房主人

  王稼句,苏州人,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先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古吴轩出版社。自1990年以来印书近八十种(凡主编或合作者不在其内)。所作以散文随笔为多,有《笔桨集》、《枕书集》、《补读集》、《砚尘集》、《谈书小笺》、《煎药小品》、《秋水夜读》、《看书琐记》、《看书琐记二集》、《看云小集》、《听橹小集》等。平素关心乡梓琐碎,有《苏州山水》、《姑苏食话》、《吴门四家》、《吴门烟花》、《三生花草梦苏州》、《一时人物风尘外》、《追忆》等。另校点、纂辑《苏州文献丛钞初编》、《苏州园林历代文钞》、《苏州山水名胜历代文钞》、《古新郭文钞》、《古保圣寺》、《五亩园小志题咏合刻》等乡邦文献。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