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徐乾学题额

苏州日报 20151016 B第02版

■杨晓庆


  康熙时大修典籍。编纂志书,需要人才,而前朝的一些文坛精英受到了“江南奏销案”的迫害,几个编纂工程难以为继而被迫中断。康熙掌权后,深感遗憾,为了能留下一朝天子的丰功伟绩,立刻启用那些还被打压在“角落”里的博学鸿才,其中就有昆山的“徐氏三弟兄”。
  清初,昆山城里爆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新闻:名门徐家三弟兄先后鼎甲及第。三弟徐元文(1634-1691)率先考取状元,随后长兄徐乾学(1631-1694)考取探花,二弟徐秉义(1633-1711)也考取探花,人称“同胞三鼎甲”。这是少有的中榜盛事,所以轰动全国,成为科举史中的一段佳话。
  在三弟兄奋发登科的过程中,大哥徐乾学无疑压力最大,他想当好“领头羊”,两位兄弟才能紧紧跟上,但首考成功的偏偏是三弟元文,并且还是独占鳌头的状元。两位兄长有点失落,唯有奋起直追,才能挽回面子。正当他们踌躇满志时,裁抑缙绅特权和压服江南地主的“江南奏销案”发生了,结果是祸及无辜,影响巨大。徐乾学、徐秉义兄弟俩连同已在京城干得风生水起的徐元文,统统圈进了“欠税”黑名单,都被朝廷严肃处理。一是将徐元文削职为民,赶出京城;二是停考徐乾学、徐秉义的科举晋级。“三徐”面对高压政策,只得无奈接受。
  顺治皇帝命归西天后,康熙开始执政,他深感平反冤案、任人唯贤已势在必行,一方面重新启用有识之士,一方面立即开禁登科考生。不久,徐乾学、徐秉义相继摘取了“探花”头衔,创造了“同胞三鼎甲”的奇迹。由于才华出众,都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巧合的是,他们先后被邀,在从事着同一项浩繁的编史、编志大工程。
  老大徐乾学最后当到刑部尚书,老二徐秉义官至吏部侍郎和礼部侍郎,老三徐元文的官衔更高,曾任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弟兄三人都先后参与了《明史》和《大清一统志》的编纂任务。他们前赴后继,通力合作,为这两部巨著的圆满完成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徐氏三弟兄功成名就后就告老还乡,康熙牵挂着他们的生活,感恩他们的付出,于是,康熙四十四(1639)年春南巡时,专程赴昆,慰问了徐氏家族。
  那天,康熙皇帝由徐秉义陪同,兴致勃勃地登临玉峰,游览了山后徐氏的私家园林——遂园。当听说徐乾学已离世的消息后,康熙皇帝感慨万千,立即挥毫书写了“光焰万丈”四个正楷大字,御赐徐乾学为首的徐氏三弟兄。
  康熙皇帝对徐乾学更为感慨是有原因的。当徐乾学潜心编纂《大清一统志》时,又受到同朝奸臣的排斥。由于康熙听信谗言一时糊涂,不问青红皂白又把徐乾学赶出了京城。此时的徐乾学已自感在世时日不多,为了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编纂大作,他带上未完成的《大清一统志》,躲进吴县东山一隅,继续为之呕心沥血,终于杀青上交,此举感动朝野。
  徐家接受了“光焰万丈”的匾额后受宠若惊,特别是徐乾学的五个儿子立下了不负皇恩、为国尽忠的宏愿,后来都考中进士,创造了“五子登科”的奇迹。
  不知什么原因,“光焰万丈”的御笔书法没有在昆山遂园中竖碑,却在徐乾学隐居编著的吴县东山景区里被刻上了高耸的牌坊。今日里,每当游人瞻仰这“光焰万丈”的康熙亲笔题词时,导游小姐总会津津乐道地讲起昆山徐乾学忍辱负重,在这里奋笔疾书的感人事迹。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